就历史的发展而言,清光绪年间,一贯道的十五代祖王觉一,是教义儒家化的奠基者。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51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52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53 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54 孔子与孟子之所以如此反感乡愿,是因为儒家强调的“为士之道”,张扬的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而不是委曲求全的“妾妇之道”。
55 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从人们认识到乐的作用,就开始注重乐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张的用乐治国安民之策,正体现了这一点。
56 李壮平是大儒,是我见过的中国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57 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本性中的两部分。科学是理性具体的表现,它的特征是验而后信,它的最后权威是实证。信仰有认知和规范两个层面,西方的宗教将之兼容在内,儒家的文化强调规范,将之独立出来,成为一般性的伦理道德。
58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59 两者的差异很明显,例如在水文地理学中,道家认为应该让水自然流动而儒家则认为该修建堤坝控制流水。
60 刘硕伟介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魏晋的兴亡递嬗,不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较量。
61 刘完素这里所言,似乎还不是说他乃医中亚圣,而是他特别推崇仲景之书,乃医家经典,医家虽无法与儒家至圣等量齐观,但亦可权称为亚圣。
62 墨子是实用主义者,老庄是浪漫主义者,儒家是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的典范。可是真要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委实不易。
63 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65 南荒金牛族少年牛小余,身兼蛮汉血脉,习蛮族大力牛魔神拳,得儒家经典启蒙,继武侯地理传承。
66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汇集造句朱熹。
67 判官是当地的县太爷,通常引用儒家经典来裁判财产与家庭纠纷。
68 其中,儒家的法律思想作为儒家法文化的精髓,极大地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精神。
69 其中,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交融,成为古代东方文明之根,儒家文明不断是中国文明之源。
70 去家说张扬大爱,将儒家仁爱思想发挥到极致,但理论的崇高难敌实践的证伪。
71 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
72 然而,正是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为儒家思想束缚下步履蹒跚的中国法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使中国古代立法建制创造出世人注目的辉煌,中华法系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而跻身于世界大法系之列。
73 儒家把古代神话都当作荒诞不经的东西而置之不顾,是保守狭隘的。
74 儒家本来就缺少神化的传统,至圣先师孔子始终只有人格,不具备神格,阴阳五行一类的宇宙观是汉儒后来附益上去的,比较容易解构。
75 儒家的知识最终没有形成属于生命的,就是因为儒家还有“卖弄”的痕迹,老子批判儒家“骄气多欲,浮词淫志,”儒家的知识真是这样的。
76 儒家的忠君思想,可保百官对皇上忠心不二;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可以让君王与百姓保持良好的关系。
77 儒家动辄口诛笔伐毒骂入骨,实在是一种阴暗心理,恶劣秉性。
78 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79 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80 儒家强调,吾人接受与生俱来的种种现实上的限制,但又不委之于命,不把眼光局限在现实利害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计成败,知其不可而为之,支撑的力量来自自我对于道的终极托付。
81 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82 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83 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些礼乐,把流行乐看成是郑卫之声,亡国之音。
84 儒家学说关注的不是仪式、教义或抽象的理论——尽管这些都很重要,它关注的是人的情感、关怀与宽恕。
85 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86 儒家学说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对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励和警策作用。
87 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的。
88 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89 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
90 儒家以做官不做事为名士作派,终日玄谈,在职酗酒,观赏性事,竞赛颓废,其作为直比当时腐败的社会更腐败,实在令人齿冷。
91 儒家因为复古主义,历来被看作是倒退的,反对进化论的;但在近代,不少当时先进的学者接受进化论,倒是源出于儒家。
92 儒家掌门人,推崇王道治国,独创圣王剑法,外形高雅,气度不凡,非常有深度和内涵。
93 儒家之所以将夏商周三代之治作为后世效法的王道典范,颂扬备至,就因为三代是“至德之世”。
94 儒家作为主流文化,其思想核心为提倡“仁爱”、“克己复礼”、“舍生取义”等,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及“八目”的个人修养。
95 丧家狗的反差是如此之强烈,《丧家狗》一书,就像一块重型板砖,砸进泛着“孔子”、“儒家”、“国学”泡沫的思想池塘里,顿时鱼惊四起,鸣鼓而攻之。
96 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
97 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而且。
98 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99 司马承祯汲取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阐述道教修道成仙理论,认为‘神仙亦人‘。
100 宋代家训中的“女教”反映了宋代两性关系上男性的话语主导权,宋儒借此成功地塑造了宋代女性,完成了儒家伦理对家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