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国内尚未见诸报端。 |
2 |
三是众筹企业发展遇到困难,通过众筹而倒闭的企业不断见诸报端。 |
3 |
随着中国反腐风暴的持续,发改委也接二连三曝光贪腐案,该系统司局级以上官员东窗事发见诸报端案件已有十多起。 |
4 |
他还是个中学生,作品就常常见诸报端,赞扬声不断传来,但他深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5 |
同时,闲暇之余,他还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寒暑易节,十年磨剑,他的作品开始见诸报端,并在各种书法大赛中获奖。 |
6 |
演习的消息公布之前,中国最大的一艘海事巡逻船于周三首访新加坡的新闻就已见诸报端,该新闻提到该船将会在这次航行中穿越南中国海。 |
7 |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纠纷也是不断发生并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8 |
这幷非没有预兆自“广场公投”的消息见诸报端以来,占领区内就陆续出现了批评戴耀庭的海报,反对公投。 |
9 |
白君近治敦煌之学,斐然成章,已见诸报端。 |
10 |
白君近治敦煌之学,斐然成章,已见诸报端。 |
11 |
人们让他当场出一副对联,他思索了一会,然后大笔一挥,扬扬洒洒斐然成章。 |
12 |
他的钱学研究著作已斐然成章,令人惊讶不已。 |
13 |
我这哥们什么都不好,包括女人,就喜欢写作,写的东西那真是——不落窠臼、不支不蔓、斐然成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 |
14 |
白君近治敦煌之学,斐然成章,已见诸报端。 |
15 |
缪远的武功技胜一筹,缪谷的辞赋斐然成章。 |
16 |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斐然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
17 |
我也希望自己能才思敏捷,斐然成章,然而就是做不到。 |
18 |
会写文章的人,写得又快又好,真是斐然成章。 |
19 |
李老师知识渊博,斐然成章。 |
20 |
自幼好学,敏捷多才,斐然成章,颇受人钦佩。 |
21 |
东江先生另开生路,把这热点人事放进历史沧海中,淘洗一番,然后引物连类,斐然成章,使人非徒增加历史兴味,也生发出异代同情的苍凉。 |
22 |
“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 |
23 |
……寻谪贵阳,独居幽寂穷苦之乡,困心衡虑,乃从事于性情之学。 |
24 |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 |
25 |
船山的经典诠释是一种身体力行之学,其悲怆而昂扬的人格美学是他用自己的坎坷人生演绎的生命颂歌。 |
26 |
词律研究也从传统的词谱、词韵的制定,转向领会词之文字声情的声调之学,具有文艺学性质。 |
27 |
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
28 |
东汉以后,梁陈间顾野王著《玉篇》,大量汲取《说文》的精蕴,唐代兴起字样之学,《说文》成为正字标准。 |
29 |
对于圣人之言决不敢越雷半步,这种笺注之学虽存朴实严谨之风,却有机械、支离、牵强的特点。 |
30 |
佛学是生命之学。研究佛学,不是为了标奇立异,不是为了技能和温饱,而是为了庄严自己,超脱自己,为自己的生命找寻一个安顿的世界。浴佛节分享心得。 |
31 |
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
32 |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
33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
34 |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
35 |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造句],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
36 |
马一浮不认同诸子百家出于王官之学的说法,他认为,由于学习六艺者各有所偏重,往熟悉的方面一路,于是都仅得六艺之一二,不及其余,因此形成各有得失的诸子百家。 |
37 |
邵雍借天言人的学说,被程颢誉为“纯一不杂”的“内圣外王”之学,被朱熹称是“天挺人豪”构筑的“醉里乾坤”。 |
38 |
史官的王官之学是阴阳五行家的知识背景。 |
39 |
始皇帝焚书坑儒之时此书被作为养生之学而逃过一劫流落江湖。 |
40 |
他们认为,要明确中国思想学术的研究内容,首先应该抛弃传统的道统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诸子百家之学,只要是在学术史上确有创见的思想学术,都应在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41 |
我当时刚念小学二年级,但在满收哥的心目中,已是不折不扣的孔圣人门徒,又因为我在课堂之外,从说书场上大得耳食之学,装满了一肚子故事,他就更觉得我超凡出众。 |
42 |
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地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
43 |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所以要先立志。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利害之端,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疑间之萌,每开于堤防之所不及。 |
44 |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
45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弗兰西斯·培根。 |
46 |
在庆历之际学坛之上,对传注之学不满的虽不乏其人,但像孙复这么早,又这么明白无误地表示自己的批判态度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 |
47 |
在书法历史上,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 |
48 |
在中国,博通经典,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的文人每朝每代都数以百计。 |
49 |
这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别号东坡,眉州眉山人氏,天资聪慧,过目成诵,乃人中骐骥,有通今博古之学、经天纬地之才。 |
50 |
他虽博综古代典籍,依然无法尽晓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