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诗经》的“周虽旧朝,其命维新”,其意是周朝能延续几百年靠的是不断革新。
2 《诗经》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文字生动地刻画了早期的中华“商人”的形象,这说明中华民族的文明较之其他文明更成熟。
3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4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出自:《诗经·小邪·何人欺》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5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出自:《诗经·小邪·何人欺》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整理诗经。
6 但是事实上《诗经》中许多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温柔敦厚”是相悖反的。
7 但我无意为纪校长辩护,“七月流火”是说“天要凉了”,而不是说“天真热”,这是国学入门典籍《诗经》里的入门诗句,错得不应该。
8 当官的要如《诗经》所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而老百姓则要保持家庭和睦,必要时又要舍家报国。
9 古代送别诗自《诗经》滥觞始,其后逐渐演绎发展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和类别之一。
1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熟读诗经,只为泡妞。学习语文,为写情书。学习数学,约定时间。豪言壮语犹在,可是仍然单身。小光棍节不期而至,愿早日脱单!
11 那些唱过的诗经,在日光里缓缓的复活。芦苇流连不断覆盖了流沙和瞳孔,只剩下你们在墓碑上刻下的传奇,在风里扩展成无调的歌谣。
12 你将美丽中饱私囊,招来蜂蝶起舞翩翩;你把妖娆集于一身,促使河山暗地靠边;你以美德缠身附体,惹得《诗经》开口喊冤。都怪你,三月八日从此变了天!
13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汇集造句朱熹。
14 七分绵软中又带着三分风骨,颇似江南繁华烟雨之地的吴中软调,与耿直硬朗的巴人方言相比,江南的语调更适合用来诵读诗经典籍。
15 她随口念起诗经里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于是,一个古老的时代便在衣香人影里浮现了。
16 微笑,是风从诗经里采来的茶的前生,为的是与今世的某个人共煮清香。微笑带着邀约,又带着宿命,于尘世热浪中滚过,不怕浮浮沉沉,于高天闲云处沸过,又能清清爽爽。白音格力。
17 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霞天,渡头落日、墟上炊烟……诗经、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所表达的,大多是寄情于景。
18 阳光明媚立春早,偶有春寒不料峭。漂泊天涯到海角,踏遍青山人未老。读罢诗经吟离骚,唱着山歌把妞泡。莫有忧愁多壮志,事业爱情一肩挑。立春快乐!
19 窈窕指幽深,《诗经》中用于形容美女,指的是幽静闲雅,这种意义在后代继续沿用。
20 有一种感情,有一个人,藏在心里的,越是深,越是觉得彼此在一起。有时会觉愧疚,但终究是欣喜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份感情,都可以不需多少言语,也彼此深知。就像诗经,一个字,一行诗三百。白音格力。
21 在传统《诗经》学对怨诗诠释的背后是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在起作用。
2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隶楷行草美名远扬,诗经论语堪称国粹,唐诗宋词万古流芳,外邦亦来学中文,我中华儿女怎能不将中国话,行中国书,写中国字,扬中国名。
23 著名的申培公是刘交的同窗学友,楚元王的诗经学著曾经风靡天下。
24 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
25 诗经所歌兮,伐檀硕鼠;阳春白雪兮,师旷颂喻。
26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
27 孔子从《诗经》中生发的“兴观群怨”,涵盖了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开启了中国文化“诗教”的传统。
28 我自己则送给比尔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29 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30 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31 “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我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诗史这样说道,“虽然说不上特别幸福,但幸福与否又能怎么样呢?”。
33 第三章,鲍照雅俗兼具之诗歌风格的启示,他对当朝后世文人诗歌的深远影响,以及他的诗史意义。
34 杜诗集古典诗歌艺术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发展,内容广泛,感情深挚,沉郁顿挫,典丽淡远,千汇万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被称为“诗史”。
35 对于唐代边塞诗这一诗史奇观,学界多从相关战争性质进行研究。
36 诗史称号产生于晚唐,自宋以后逐渐成为关注杜诗的一个基本问题。
37 宋末士子在经历了空前的鼎革动乱之后,对杜甫“诗史”精神有了比唐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38 透终于发现了不依靠任何人的、完全独立的自己,他对自己找到了真实的自我颇感满意。那是自然的、自由的,也是幸福的。而且,这样的自己完全是因诗史而存在的。
39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但是诞生了“诗史”。
40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史上两位超群绝伦的诗人。
41 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42 《雍熙乐府?端正好?绿萝岩白云嶂》:“闷来时跳梭梭看一会獐,听了些?吖吖野猿啼老松枝上。
43 《雍熙乐府?端正好?学唱紫芝歌》:“?吖吖猿猴竹外号,恶狠狠豺狼路上跑。
44 北齐斛律金这首用鲜卑语唱的歌公认是北朝乐府的杰作,写草原诗的压卷之作,苍茫雄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5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无复君所知古乐府。
46 亮吉早年以诗名,骈文也不赖,“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蒋士铨夸之为“铁崖乐府容斋笔,万口争传洪亮吉”。
47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纳兰容若。
48 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49 他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的最高负责人。
50 五言诗在西汉不登大雅之堂,乐府机关不收,各种礼仪场合不用,故只在民间流行,也有部分诗人用来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