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诗中的含蓄艺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
2 |
清言所洋溢的审美意境是与禅宗思想密切相关的,表现为空灵冲淡和意在言外。 |
3 |
诗文要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才耐人寻味,才有艺术的魅力。 |
4 |
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若劝,执意不从。 |
5 |
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若劝,执意不从。执意造句。 |
6 |
意在言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看这部片子。 |
7 |
意在言外的反义词是弦外之音、话里有话、隐约其辞。 |
8 |
意在言外诗常常不直说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文字背后。 |
9 |
意在言外指语意含蓄。 |
10 |
因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爷爷当年意在言外地走出家门,到延安参加了革命。 |
11 |
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
12 |
在古典诗歌中,这样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单从文字上着眼,它是写景物的,实际上写景物就是抒发情感。有的是意在言外,令人体味;有的带着象征意义,一看就可以知道。 |
13 |
感悟积累生活的点滴,做到"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
14 |
老师意在言外地说:“祖国的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 |
15 |
人们常说"意在言外"的一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16 |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
17 |
"意在言外"是指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超出了他所说的话的字面意义。 |
18 |
意在言外,即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
19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20 |
他只看到文字的意思,不晓得佛法跟一般的书籍不一样,佛法的意思意在言外。 |
21 |
所以误解沧浪,正为文饰才薄,将意在言外,认为言中不必有意,将弦外余音,认为弦上无音,将有话不说,认作无话可说。 |
22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23 |
不但指责严复以词害意,还空洞地说《辟韩》一文乖戾矛盾的地方很多,却举不出让人信服的论据。 |
24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25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26 |
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
27 |
魏晋玄学的“得意忘言”论对我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28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29 |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 |
30 |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
31 |
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 |
32 |
在庄子那里,“得意忘言”中的“意”,既可以指对象难以言说的精微意义,也可以指向形而上的“道”。 |
33 |
平日里相互间得意忘言,困难时相互依偎。 |
34 |
两人目光中似乎有一种得意忘言的默契。 |
35 |
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 |
36 |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37 |
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跟庄子完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