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长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国保民正气壮河山”的楹联。
2 “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
3 不经意中被机灵的老板听见,连忙施礼求字,左见柳情怀恳切,欣然应诺,当即挥毫写下“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垂涎”的楹联相赠。
4 曾国藩一生以很会写对联而自鸣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对子”发烧友,他的楹联涉及喜庆、哀挽、题赠及山川名胜等,尤以挽联著名。
5 怅然入梦梦几月醒几年,往事凄艳用情浅两手缘,鹧鸪清怨听得见飞不回堂前,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6 大红楹联门上贴,喜庆气息在蔓延;红烛映照微笑脸,团圆感觉心荡漾;美酒飘香醉欢腾,幸福快乐来接力;炮竹噼啪响彻天,瑞安祥和辞旧岁。美妙热闹除夕夜,祝你蛇年添岁又增福,财源。
7 宫门口有一副楹联,写着“物阜民安母仪着千秋赫濯,河清海晏圣德回万顷波澜”,字字入石三分,传递着“物阜”与“民安”的祈请。
8 古庙正门的横匾上书“大圣殿”,字体苍劲有力,大门两侧有一副雕龙刻凤的楹联,左曰“三台启圣”,右为“万笏朝天”,透视着神秘和虔诚。
9 家人纷纷夸奖他能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并鼓励他今后要多背楹联,好好学习,作出更多合辙押韵的对联。
10 竣工之日,特设宴请名士蒲松龄题写匾额楹联。
11 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12 那些极为庄重典雅的场合,如名胜古迹、祠墓碑林,如书院会馆、官厅衙署,都书挂楹联。
13 其实秦百川的推测完全就是事实真相,自锦绣山庄回去的路上,薛诗涵脑子里一直在想那三个楹联,碰巧遇到一个尼姑在河边洗鞋,这才妙手偶得一幅下联。
14 清代知县高以永到内乡上任之初忧心忡忡,自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烛研墨,便写下了这副楹联,并悬挂于县衙内的三省堂,流传千古,影响至今。
15 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16 许多祈求吉祥如意的石雕,砖雕,楹联也集中反映了居民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
17 楹联应用广泛,除名胜宫殿、亭台楼阁、厅堂书屋悬挂外,还广泛应用于节庆、题赠、祝贺、哀挽、陵墓等场合。
18 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
19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20 在琉璃寺镇秦庄,家家户户有这样两幅对联,里面是传统的春联,外边是村里人给他们写的楹联,内容从勤劳致富、孝敬老人,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21 在这副楹联之上的是张瑞图所书的“北山胜概”四字横匾,笔势雄浑,令人叫绝。
22 站在古宅的正门处往里望,可以看见每一进位于中轴线上的门上,楹联工整地贴着,鲜艳的红色联纸分外抢眼。
23 至今许多名胜古迹、佚事传闻与书法有关,匾额楹联、摩崖刻石、圣旨谏书都是一件件的艺术品。
24 走到东厅门前,张传平拉过赵维,指着门上的楹联“学贵有恒,岂必悬梁及刺股;业精于勤,无须映雪与囊萤”,请他讲讲其中含意。
25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预示着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后必将涌现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的佳联妙对,把三晋大地打扮得如花似锦。
26 这幅楹联把“营商”与“读书”相提并论、平起平坐;同时,又把徽州人读书营商的艰难生活道路,大白于广众;创业与守成的谆谆教导,晓喻天下。
27 客家人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战乱、徙迁的悲欢离合,更对祖国这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历代出现过不少楹联名家和学者。
28 “碧血忠魂潜心法治鞠躬尽瘁,华星秋月璀璨人生风范长存”,挽联下,人们眼噙热泪……一位法官叹息“这世间真有楷模,让我辈有所皈依……”。
29 “革命八十年一腔正气毋骄毋谄未负党员称号,学问无止境书卷诗文有风有骨可供后人品评”,照片两旁的一副挽联传神地写照了他的一生。
30 “赍志育贤良,含辛茹苦,伟绩丰功垂青史;丹心昭日月,鞠躬尽瘁,高风亮节励后人”,华师附中全体师生为他们尊敬的老校长呈上挽联。
31 “启节秉乎天,人从侠道知忠荩;礼失求诸野,路断关河望竹林”陈启礼的挽联也见证了这位曾经的传奇人物,黑帮“鸭霸子”的地位。
32 “泣别英雄”“深切怀念救人英雄”,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无尽的哀思。
33 “亲爱的二冬,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亲爱的爸爸永远在我心中”,孟二冬的妻子耿琴和女儿孟菲敬献的挽联被安放在正中。
34 “医重精诚普救含灵生生不息济苍生,私淑丹溪弘扬歧黄孜孜以求著十论”的挽联分挂在章老微笑的遗像两边,庄重、肃穆。
35 5月25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哀思如潮,挽联如织,数千群众自发前来送别。
36 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
37 曾国藩一生以很会写对联而自鸣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对子”发烧友,他的楹联涉及喜庆、哀挽、题赠及山川名胜等,尤以挽联著名。
38 陈文郁的公祭仪式上午在高雄市立殡仪馆举行,马英九致赠挽联“术艺扬辉”,吴敦义也致赠挽联“懋绩惠农”。
39 第二天,白家挂满了白色灯笼和白色的布条,白家的人都穿上了白衣,在大厅中放置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
40 府中上下人等全部换上了白衣迎接请来祭悼的宾客,甚至连灯笼都被白绸裹住,亭廊之上房厅之间也全是白绢搭顶,门框上贴起了挽联,一派静肃的场面。
41 该会筹备处所收挽联至昨晚止,已有数百付,除本督坐办王司令及其它各机关团体领袖或个人所送外,并有外侨送者数十付,以一律悬挂会场。
42 各界民众在社稷坛公祭孙中山先生,挽联和花圈无数,其中有挽联就以“国父”尊称中山先生,如“国父云亡,白叟黄童齐下泪;邦人多难,凄风惨雨浩伤情”。
43 洁白的花圈寄托着哀思,上面覆盖着刘汉亲笔撰写的挽联。
44 进门的门垛上写着一副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军”,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
45 据了解,杨沧白逝世后蒋介石亲临主祭,题送了“哲人其萎”的挽幛,书写了“抗战方殷,吾党又弱一个;言行不朽,先生独有千秋”的挽联。
46 灵堂前庄严地悬挂着宋滨喜的遗像,遗像两边“浴血擒凶功昭日月、为民捐躯气壮山河”的挽联无声地诉说着烈士的一生。
47 门垛两旁写着一副挽联,上联“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铁血精神”。
48 凝望着那缀满了朵朵白花的巨大松柏牌楼、挂在竹架上的无数挽联和堆积如山的花圈,张治中的情感如大河奔涌,难于自禁,泪流满面。
49 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50 三是一些将士战死后,社会各界所写的挽联、悼词,文辞优美,感情真挚,有拱璧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