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是一种曲解事实、违反逻辑的论证,运用仿拟修辞来破斥诡辩,既诙谐、幽默,又能达到克敌致胜的目的。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诡辩是一种曲解事实、违反逻辑的论证,运用仿拟修辞来破斥诡辩,既诙谐、幽默,又能达到克敌致胜的目的。
2 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
3 不义的金钱总给罪人披上威严的外衣,既充当了诡辩派的舌头,又作了杀人者的武器。
4 但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必然不同于,亚里斯多芬尼斯对苏格拉底的描述,后者将他描写成是,让虚弱申辩转强的诡辩家。
5 诡辩家的语言能力极其出众,我猜,除了丰厚的报酬,他们的这一优点也是众人嫉恨的原因吧。
6 诡辩是一种曲解事实、违反逻辑的论证,运用仿拟修辞来破斥诡辩,既诙谐、幽默,又能达到克敌致胜的目的。
7 惠子一生夹在这种诡辩中而不能自拔,他的儿子又继承了这样的观点,为此整天辩论不休,弄了一辈子也没有什麽建树。
8 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提出严肃的诘问。
9 他的诡辩在真理面前显得非常无力。
10 他通晓律令条文,善于诡辩,常常藉此徇私作弊,即使被人发现,也能巧言令色,令人明知不正确又不能让他认错。
11 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总戴着某种诡辩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道德的外衣。
12 一个人不能擅自运用推理,除非他学过哲学范畴,善于诡辩。
13 因为缺乏这个逻辑的表达,才会产生这些欺瞒诡辩。
14 银河系每一个主要文明的历史都会经历三个可以清晰辨识的阶段,即生存、质疑和诡辩,或者也被称为如何、为何以及向何处去三阶段。比如,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吃到东西?第二个阶段则是:我们为
15 在柏拉图时代,诡辩家以哲学来谋取私利;他们制造漏洞,使某些人可以逃避其应尽的义务,或者要人们反而去原谅那些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16 在本质上,这种诡辩是靠论证基础的不确定来达到左右逢源的,根子是在辩论中游移判定标准。
17 这家伙最善于诡辩,很难对付。
18 这样看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可谓不久远,而这则寓言,是以“坎井之蛙”喻战国时的赵国诡辩家公孙龙,以“东海之鳖”喻庄子。
19 怕就怕为了面子,牵强附会,诡辩却无法自圆其说。
20 同样地,作品中的思想是什么,也不准别人代为诡辩,说什么那本是指东说西,根本是另一种思想,更不许强词夺理说它没有任何思想。
21 在做了坏事之后,不但不认罪悔罪,还诡辩滔滔、巧言令色。
22 有所有的诡辩中,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可谓是最高明的诡辩。弗兰西斯·培根。
23 他理屈词穷,只好求助于诡辩。
24 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
25 “嘈杂凄紧”,“壮伟狠戾”的音乐风格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音乐的特色,对元杂剧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其在声韵、句法和修辞等表现形式方面迥异于传统。
26 本文试从英语排比结构的特征与类型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例证探讨其修辞功能。
27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28 变异修辞在语用上具有偏离性、错位性和超常性的语言属性。
29 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
30 从汉字修辞的角度研究运用汉字修辞成谜的字谜,指出运用汉字修辞格的字谜并非一种单纯的“文字游戏”,它与汉语言文字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31 但或许只有这种粗暴的“革命话语”才能推倒朱墙,使小说摆脱“伦理道德的修辞与实践”、“心灵鸡汤”等固有面貌,进到一个激流汹涌的更高维度。
32 但如果始终都在这上面用功夫的话,那再怎样努力,一辈子也别想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反正我是从来不会从修辞出发的。
33 但她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修辞立其诚”,结果,像个生性鲁莽的人不会说客气话了,写成这样。
34 第二章是关于自白书的修辞。
35 第四部分是柯尔克孜谚语的修辞特征,其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对比、反问等。
36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弗兰西斯·培根。
37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38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39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40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41 读文章还要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去体会语言,才能心满意足,尝到读书之乐。
42 轭式搭配具有恢谐、新奇的修辞功效。
43 而明代诗人把香味和碧玉的声音放在一起,“香垆沉缥缈,翠帐落玲珑”,诗句显然是运用了一种互文的修辞。
44 而修辞上则长于对偶、排比、倒置、隐喻、稽古、引经、代称、委婉。
45 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6 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接着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47 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时间”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48 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思考”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49 歌词创作中的隐喻有两种类型,修辞句式隐喻和文学整体隐喻。
50 各种各样的修辞法和修辞术吸引着那些想把文章写简练的作家,可是其中绝大部分只能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