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造句

更新时间:2022-12-03 10:54
用屈原怎么造句,屈原的意思是什么?本页面为您提供2025年屈原的意思和收集了屈原的造句一二三年级例句供您参考。

屈原造句

序号 词语造句
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2 “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明代袁宏道的两句诗评,袁氏认为性情质朴因而语多忿怨,诗风刚直因而锋芒毕露,这正是屈原诗歌的风格。
3 “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别称,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4 《离骚》充分反映出屈原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
5 《史记》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 《史记》有传,屈原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沅湘流域。
7 艾草飘香悬门墙,小儿欢喜佑健康。龙舟锣鼓齐敲响,奋力摇桨心欢畅。不为屈原再悲伤,只为国泰民富强。端午佳节家兴旺,幸福快乐福绵长!
8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
9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
10 饱受其义祖父与塾师熏陶而景仰屈原,因之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1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 
12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13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14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敢;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敢;屈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投江的勇敢;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敢。
15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屈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投江的勇气;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气。
16 曾几何时,屈原用血肉之躯表明一颗爱国真心;时至今日,后人用端午纪念一片赤诚忠心;龙舟大赛寄托怀念之心,粽子寓意崇敬之心,祝节日舒心!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18 楚风浓郁,楚韵精妙,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19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20 大河上下齐欢腾,锣鼓喧天龙舟竞。祭奠屈原情谊深,端午佳节国同庆。粽子香飘千万里,合家团聚笑盈盈。祝福声声短信发,祝你幸福绕不停!
21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22 但千百年,屈原爱国精神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
23 当然招来子兰仇视,他的一干人等在顷襄王面前说尽屈原坏话,屈原因此被流放到湘南达十年之久。
24 当他故世的噩耗传出时,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出事现场,在那条河上划着船希望能找到屈原的尸体。
25 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
26 端午到,好运随着你我笑。吃粽子,缅怀屈原吟古诗。赛龙舟,甜蜜幸福一起收。我祝你,每天快乐常欢喜。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27 端午到,好运随着你我笑。赛龙舟,甜蜜幸福一起收。吃粽子,缅怀屈原游古寺。我祝你,每天快乐在一起。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快乐。
28 端午到,粽香飘,香甜美好乐陶陶;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佳节莫忘掉;挂艾草,秀香包,驱赶邪恶百福招。送祝福,短信到,幸福美好全来到。祝端午节快乐逍遥!
29 端午的习俗来源,最广的说法当属屈原投江忌日。
30 端午端午,谁最苦,屈原沉水百姓苦;端午端午,谁有福,粽子喂饱小鱼肚;端午端午,谁追逐,龙舟澎湃众人逐;端午端午,谁祝福,历史为了明天出。端午祝福揭开了幕,短信问候来拜服,亲爱的,节日快乐!
31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32 端午节到,好运随着你我笑。吃粽子,缅怀屈原吟古诗。赛龙舟,甜蜜幸福一起收。我祝你,每天快乐常欢喜。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33 端午节又来到,甜甜粽子不可少,艾叶飘散着清香,糯米粘粘味道好,一颗红枣照日月,纪念屈原忠肝胆,健康美食智慧造。划动双桨赛龙舟,祝你鲤鱼跃龙门,前程无量。
34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35 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36 端午颂诉着古老的传说,粽子包裹着古老的风俗,艾叶凝聚着神秘的色彩,屈原坚守着民族的气节,让我们记住特殊的日子,时刻提醒勉励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开心每一天。
37 端阳到,花枝俏,家家户户乐陶陶。挂艾草,带香包,香香甜甜百福招。竞龙舟,祭屈原,历史传承越千年。端午粽飘香,愿您事事昌。
38 愤世嫉俗的屈原投江而死,只留下了千秋不朽的伟大诗篇。
39 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40 汉代拟骚之作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艺术水平之高下,而在于其文体意义。代拟之作确认了骚体的外部体式,伤悼屈原之作强化了骚体的文体内涵。
41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岗后发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端午节快乐!
42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43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始终不见踪迹。
44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45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水一起,穿上它们吧。
46 满朝奸佞,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心愿,被弃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举世皆浊、举世皆醉,经常在汩罗江畔行吟哀歌,写下许多悲壮诗篇。
47 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48 其不能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49 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50 屈原的《离骚》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
51 屈原的尺度虽然没有改变君王对他的态度,却成就了他的文学人生;岳飞的尺度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却坚毅了他的报国志向;朱自清的尺度虽然没有抵挡住敌人的欺凌,却高洁了国人纯净的灵魂。
52 屈原的叹息渐渐远去,传统的节日萌生新意,快捷的生活拉远距离,端午的祝福短信传递:名如肉粽香飘万里,业似龙舟千帆竞技!端午将至,节日快乐。
53 屈原很有学问和才干,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54 屈原怀瑾握瑜,却遭到放逐的命运。
55 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56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
57 屈原死了,杜甫死了,民间疾苦不闻了;李白死了,东坡死了,文人傲骨不见了;更不幸是鲁迅,匕首投枪阉割了。
58 屈原虽然身处群小之间,但他洁身自好,终成为深受人民敬仰和怀念的爱国诗人。
59 屈原虽然身处一群小人之间,但他洁身自好,终成为深受人民景仰和怀念的爱国诗人。
60 屈原投江自杀后,人们只能惋惜地悼念他。
61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62 如今国人时髦了:爱上圣诞了,丢了元宵了;学会愚人了,忘记清明了;喜欢情人了,冷落屈原了可韩国人要抢注端午呢,你同意么?不同意就转发!
63 如今在汨罗江畔,仍然可以发现淤灌屈原留的遗迹。
64 深受楚文化影响和屈原遗风熏陶的湖湘文化,无疑会影响湖南人的乡土之恋、故国之思,无疑会为屈原的伟大诗篇和动人事迹所感动。
65 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竟渡,勇往直前,为了纪念我们的伟大诗人屈原,你就应该多吃几个粽子,虽说那些粽子是应该扔进江里的。
66 水柱擎天,英气断流,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尊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67 司马迁将其翻译为“离别之悲痛”意指屈原被流放;班固将其译为“遭遇忧患”。
68 他说,三闾大夫屈原,把他芳洁的身体投于汨罗之波,留下哀艳的离骚、悱恻动人的楚辞,其流风余韵就这样永远流传于三湘七泽之间。
69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70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苟且偷安,与腐败的统治者同流合污。
71 伟大诗人屈原博闻强志,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72 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有在重午划龙舟的习俗。
73 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74 我想到,屈原恋念故土,将一条清凌凌的江水定格为一座煌煌巨冢;苏武坚守节操,将一支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传奇。
75 希望: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76 现实诗人屈原同志太悲观了,他竟然实事求是地看待生活。
77 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78 易小川再次穿越至战国末年,他在汨罗江畔为屈原所救,在临淄拜庄周为师,在稷下为楚南公所赏识,又为墨家弟子而奔走于颛顼之墟。
79 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
80 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
81 于是我不忍踩痛脚下的苍凉,不清楚哪一堆草垛里酣睡着刘邦,哪一丛花林里游乐着杨广,哪一畦洼地里斑驳着禹的一言九鼎,哪一步脚印是屈原的彷徨。
82 与修补,却有事没事地在“朋友圈”造谣诋毁屈原,顷襄王在线阅读,海量信息,总有一款适合他,耳朵根子一软,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终含恨而死。
83 沅陵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苗族先祖盘瓠,它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
84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85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86 摘要贯穿屈原人格的是自我中心,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突出,有强烈的自我关注倾向;创作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奇幻诗风;幻想倾向表现出过度补偿和完美主义的心理;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带有文饰自我的特点。
87 这个节日是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为了保存气节而投江自尽,后来该节日成为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欢乐日子。
88 这个节日是为了留念楚国的大妇屈原,他由于对晨廷的贪污腐朽觉得失望而投河自杀。
89 这个夏季节日源于古代中国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员屈原。
90 这里有颜容憔悴跳水自沉的屈原,有易水畔的荆轲,有不为俗世所容的游侠。
91 这两点虽然仍是猜测,说不上严密,但多少还算言之成理,但对于给屈原平空加上的"太子师"一职,其解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
92 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
93 只要敢于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坎坷,不论结果如何,关键是追逐梦想,坚强面对的过程。屈原曾告诉过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4 自汉初迄清季,历代学者虽没有用“人格”一词来评论屈原,但对其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行等多有阐发,并集中在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层面。
95 最初人们将以竹叶包扎好的糯米粽子投入屈原自尽纺那条江,以祭祀亡灵。
96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至死而不悔,宋玉在千古悲秋中还“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97 楚大夫屈原虽然嘉言善行,但却为世俗所不容。
98 从屈原开始,湖湘大地士子的先忧后乐,悲天悯人,就有着重视原道和终极关怀的精神。
99 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

屈原的意思

词语 意思解释
屈原

屈原词语解释

屈原Qū Yuán

[Qu Yuan] (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屈原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