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字的基本解释
● 箜
kōng ㄎㄨㄥˉ
◎ 〔箜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箜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箜 kōng
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未集上】【竹字部】 箜;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8第09
【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空。箜篌,樂器。【史記·武帝紀】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釋名】箜篌,師延所作。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風俗通】箜篌,一曰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事物紀原】箜篌,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后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節也。坎或作贛。侯,工人之姓。因名坎侯,後譌爲箜篌。 又【篇海】籃也。
与箜相关的查询
箜的拼音是:kōng
答:箜字五行属(木)。
答:箜字一共有14画
答:箜的部首是(竹)。
箜的笔顺是:撇, 横, 点, 撇, 横, 点,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点, 横, 竖, 横
答:箜的 五笔86打(TPWA). 五笔98打(TP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