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英国人只是在隔岸观火,听取灾情的报导。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此外,任意进行救援使私有资本由于担心被削减或剥夺都只能隔岸观火。
2 但是时常被视为远离公众视线的有组织犯罪仍然可以高枕无忧,隔岸观火。
3 等待火势蔓延,从内部烧垮敌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渔利,这才是隔岸观火的精髓。
4 对于别人危急的事,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不应该隔岸观火。
5 隔岸观火,难免有失偏颇,笔者也不甘寂寞,想进来凑个热闹,试图用系统的观点,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做一些分析与解剖。
6 你是在隔岸观火,没有亲自去调查。
7 朋友有难,怎可隔岸观火,置之不理呢?
8 然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永远都不能忍耐国家保险受到要挟,或者在人民被杀的时候隔岸观火。
9 他为了筹款挽救儿子的生命,四处奔走求援,但他富有的弟弟却隔岸观火,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
10 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11 我猜想他帮我对付凌雪族,只是借刀杀人,他好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12 我们不能以隔岸观火的态度去对待现实中的不良现象。
13 我让他们自己设法度过难关,其实是在训练他们处事能力,怎能说我是隔岸观火呢!
14 在此次变故中,最让我寒心的是多位好友隔岸观火,不肯伸出援手。
15 作壁上观的近义词有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16 仿佛叶公好龙一般。隔岸观火地单恋着。
17 要我见死不救、隔岸观火?我做不到!
18 田兄,公孙度的手下多能打那是尽人皆知啊,咱们手上那万把人,根本不是对手啊!况且真的火并起来,那些平日里有往来的将领,八成会隔岸观火吧!
19 但居心叵测者数不胜数,心想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与其帮你拼个你死我活得不到半点好处,不如隔岸观火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0 那些平日所谓的朋友,一知道我们有难,反倒个个採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21 你受伤的时候,我也被石块压在下面,听到你的喊声,我是力不从心,并不是隔岸观火,不去救你!
22 而英国人只是在隔岸观火,听取灾情的报导。
23 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热情帮助,而不能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24 合法那集体被抢劫时,他们却站在那儿隔岸观火。
25 但与其它所有国家一样,中国仍不得不紧张地"隔岸观火"。
26 爱若只能隔岸观火,梦越真伤便越是狠,有时候我承认守在你身旁,其实也是一种沉沦。林乔 
27 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28 那些平日所谓的朋友,一知道我们有难,反倒个个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29 我不要谁好心帮我,每个人像在隔岸观火。孙燕姿 
30 蜀山参与,天山派与神道宗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正道一脉同气连枝,如果隔岸观火,莫不让魔道笑话,当下纷纷对道灵表起“忠心”。
31 仿佛叶公好龙一般。隔岸观火地单恋着。夏达 
32 迷局之中,隔岸观火,方为“上上之举”。韩露 
33 肆南当地的军官早就与叛军沆瀣一气,连淮上和淮下两省直属于慧王的联军也在隔岸观火。
34 年少可以轻易沉沦在人生中,或悲或喜,长大以后看着别人挣扎得如火如荼,闲暇得那份不温不火的淡然,很难说,身在其中和隔岸观火那种好。云霓 
35 找外地帮会,很可能让那些本地帮会隔岸观火,我们还没发展起来估计就会受很大损失;如果找本地帮派,这样的内斗师出无名,临时招来的人手也会很快就散伙。
36 我不要谁好心帮我,每个人就好像隔岸观火,看我犯错,其实我说,这都是我。孙燕姿 
37 “我对英格兰队和墨西哥队表示抱歉,”布拉特说,“英国人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他们也知道足球比赛有得有失;墨西哥人也点头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38 “中国人所谓的讽刺与以色列人和英国人是不一样的”,王小峰说。
39 柏拉默回答地干脆利索。作为常青藤盟校东北分校的毕业生,他的发音如此准确,听起来差不多象个英国人了。
40 不管伦敦最阔绰的的区域里裁缝师、帽子商人、理发匠、鞋匠怎样打扮蔑克里斯,他都显然地不是一个英国人。
41 仇英者,恐英者憎恨或惧怕英国,英国人及英国文化的人。
42 此次探险之前,他得到了卡那封勋爵的资助卡那封勋爵是英国人,他对埃及非常感兴趣。
43 此外,乔治强调英国人对黑人音乐和黑人文化也充满了仰慕之情。
44 此战他担负着侦察任务,结果发现了英国人的侧翼包抄行动。
45 从加尔各答的作家大厦出发,英国人曾经在这里建立了印度殖民地。
46 大多数英国人在今早睁开双眼的一刻都应该发现,他们的国家被覆盖上了白皑皑的一片,而对于贝尼特斯来说,他的心里同样被这应景的暴雪所淹没。
47 但反过来说,英国人自己在其文学鉴赏中也显得有些狭隘愚陋。
48 但请别误会了,这并不是说英国的问题应怪罪于不可靠的外国人,我完全没有这种意思.毕竟,那种种交易都是自由买卖,英国人莫不张开双手欢迎.
49 但是英国人彼此送给对方的非常有特色,不用说成“不寻常的礼物”。
50 但同时,英国人向来都对宗教语言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