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51 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152 我看这也不能怪你,杨牧与你相处多年,你难免会有恻隐之心,就算当初你没有放过他,恐怕还是会有人打清风寨的注意。
153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俩看着他们那副馋相,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轮着喝上一口。
154 大幽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难免有人会动恻隐之心;各边境加强戒备,城内一旦发现行迹可疑的人物就地处决!
155 而小町呢,少言寡语,平庸无常,这让争强好胜的陆占强反倒多了些同情恻隐之心。
156 李松倒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心神意念一动,那股夹带着小鸟的狂风便被吸引到了树冠上,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157 古语有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丢却了对于生命的悲悯之情。
15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59 梧将军若发好生恻隐之心,敢烦开关以度蚁命,他日衔环,决不有负!
160 洪一见状也动了恻隐之心,心中问道“行者,能不能救她?”。
161 我没有恻隐之心,也不怕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下,如你所见,现在的我,就已身在炼狱。
162 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163 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宁巩看在眼里,不免感叹豆萁相煎,电传安哥拉,告诉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
164 这已经不单单是星仔成不成为敌人的问题了,杜铭看着哑女两眼梨花带雨,眼眶通红的样子,不禁的动了恻隐之心。
165 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最主要的法则,可能也是唯一的法则。陀思妥耶夫斯基。
166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167 老道听说贵友身陷弥留,不觉动了恻隐之心,未审太史将军尊意如何,僭越了。
168 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169 倒不是我比别人残忍,而是我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恻隐之心。
170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71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7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173 儒家说了,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辞让之心为礼,是非之心为智,不疑之心为信。
174 所以,不诚信因果、毫无恻隐之心、恣意造杀生之罪业的人们必然要感受这样的异熟果,这是我莲花生的忠告。
175 他举例说,人乍见小孩要掉进井里,那一刻,皆会有“怵惕恻隐之心”。
176 雷鸣这一掌要真拍上,常舌不死也得脑震荡,可雷鸣一闪念动了恻隐之心,心说既然胜负已分,宁治人以服,不治人以死,于是掌心停在常舌脑瓜顶上没拍出去。
177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有人没有的话,“恻隐之心”总该还有吧。
178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既然想做一个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人,就不要接触这些不慈、不义、不善、无情之事。
179 剖析举报人“裸奔”、遭受公开或隐性报复现象,于制度而言,是法律法规的不足与保护制度的缺失;在文化层面,源于人们对“告密文化”的怵惕、恐惧和反感。
180 更糟糕的是,在那暗红液体的边缘开始出现了犹如蜥蝎表皮那样的花纹;虽然影影绰绰的很模胡,但见者无不怵惕,恐惧万分,甚至恶心。
181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182 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指出每个人对他人的无辜受难均有同情心,正是人本性善良的表现。
183 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偶为一善,而像李昌女这样的善始善终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184 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185 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186 他举例说,人乍见小孩要掉进井里,那一刻,皆会有“怵惕恻隐之心”。
187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88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189 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190 古语有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丢却了对于生命的悲悯之情。
191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9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9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194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孟子》里的句子。
195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孟子《离娄上》的一句名言。
196 《孟子》中写道“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样一幅美好画面正是中国传统社会邻里关系的写照。
197 《孟子·告子上》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视为人的“本心”,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恪守人的“本心”。
198 《孟子·告子下》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9 艾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200 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