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2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3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4 “朕从前为布衣时,曾见地方官员出身于儒士者、大多迂腐无能,荒废政事;出身于吏员者,大多枉法贪奸,蠹政害民,致使君德不能下达,政事愈加败坏。
5 督师大人不仅为人憨厚,彰善瘅恶,而且对军机政事运筹得当,有许多过人之处,素有赛似诸葛之说。
6 非陛下奋然振作,简任老成,布列朝署,取积年废弛政事一举新之,恐宗社之忧,不在敌国外患,而即在庙堂之上也。
7 恨的是顽固党遇事阻挠,以私害公,我不晓得顽固党是何居心?明明足以利国利民的政事,他偏偏要出来阻挠。
8 皇终于也全心投入政事,时不时还会抽空来探望妃,和杰耍逗一番。
9 几年过去,当初愤懑不平的职责声也渐渐小下去,月姬永远是一副淡然的样子,政事都处理地无可挑剔,也不见有什么乖张之举。
10 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
11 加之喜欢招延宾客,常怠于政事,以至于军纪松懈,腐化日趋严重。
12 康熙政事繁忙,才打消了亲自祭墓的想法,只郑重题写了一块“高行清粹”的匾额,赐给于准,再一次公开表彰于成龙。
13 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
14 其郡县官年五十以上,虽练达政事,而精力既衰,宜令有司选民间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
15 然当今天下,君臣竟相奢豪,铺张富丽,而政事苛杂,已积民怨,各方英雄处身草莽,纷纷思动。
16 他在治理两州政事和八州军事中,虽千端万绪,但有条不紊。
17 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18 有“时代的神经”之称的杂文,切实地紧贴时代的脉搏,对社会的风气、人民的好恶、政事的得失,抒发情感,漫谈见解,杂评正邪,褒贬扬抑。
19 又论士风之弊,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黜其巧伪,以政事进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远。
20 又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税,卑宫室,留心政事,优礼敬老,崇尚儒学,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人民安居乐业,关西家给人足。
21 在办公室清谈国事政事很容易,可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却很难,而现实是清谈国事政事者有话语权,解决实际问题者常常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
22 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23 这边一群衣冠楚楚的才子模样的人在这针砭时弊的讨论当朝的政事,一个个争的是面红耳赤。
24 这位国王对军事情报没有多问,倒是对中原诸国的政事和人物活动反复盘问,不厌其繁。
25 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26 作为贤明的君主,不要听信谣传,要依据法制权术来处理政事,观察得失。
27 不过为了避免有人鱼目混珠,稳定神武政事,还需对这些人多加观察,凡是达不到朕要求的,一律不用。
28 说的是,尉氏县知县陆慎言的妻子朱氏很是“狡妒”,陆慎言对她言听计从,连县里的政事都听老婆定夺,当地吏民都称朱氏为“胭脂虎”。
29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30 这些天朕让人暗中查访,此人虽不参预政事,但已经营多年根深叶茂,轻易动他不得啊。
31 除暴安良继大统之后,深知得人乃兴国之本,曾令各地官员保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方面的人才。
32 竭力使其繁荣昌盛,爱臣民并为臣民所爱,和他们一同生活,政事宽而不严,不觊觎别的王国,因为他所统辖的土地对他已经绰有余裕了。
33 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34 整天放浪形骸,借酒浇愁,不理政事,一个团被带动的乱七八糟,气的师座、旅座差点吐血。
35 个社会在封闭自大的环境下的奢靡骄怠和贪污腐化。朝野上下在富裕和鼎盛之后。
36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37 伯颜也不推辞,惟奏请追尊顺帝生母,算是报效顺帝的忠忱。
38 可以常行,于法未碍,则为不应奏请可否之事,若陈乞差遣,自有定法。
39 如康有为奏请成立制度局,外界本猜疑紧张,可维新派中少年得意者却偏偏要大发议论,说某官可裁,某官宜去,已奏请皇上饬办,即日便有圣旨下达云云。
40 在奏折里,锡良奏请朝廷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
41 而王亶望被吓着了,生怕龙颜不悦,于是做出了一个“将功补过”的惊人决定奏请捐出五十万两银子,用于修建海塘工程。
42 于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43 到了雍正上台后,山西巡抚诺岷等人又奏请实行,朝野上下一时议论纷纭。
44 蔡邕认为有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
45 或有多财善贾,奇才异能,创办制造、机器、矿务、轮船、电报等局,或博闻强记,著书立说,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当奏请朝廷给予匾额,以示鼓励。
46 “但是父亲身后,遭受这种糟蹋屈辱、栽赃冤屈,他含冤九泉之下,绝不会暝目!身为子女,我必须提出法律诉讼,捍卫父亲的名誉”。
47 此时的大宋,年年征战,元气大伤,盗贼也多了许多,官府也只顾自己,从中中饱私拿,哪管他人的冤屈。
48 但是父亲身后,遭受这种糟蹋屈辱、栽赃冤屈,他含冤九泉之下,绝不会暝目!身为子女,我必须提出法律诉讼,捍卫父亲的名誉”。
49 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50 到了那里,见他们一个人受冤屈,就护庇他,为那受欺压的人报仇,打死了埃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