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如,武功最高强的吕布,先后投奔丁原、董卓、袁绍等,人称“三姓家奴”,再后来投奔新主子,已是无人可信没有市场了。 |
2 |
曹操、袁绍都是爱才如渴之人,本来自己就在让典韦躲避曹操,没想到他忠心护主,断然现身,被两个枭雄同时发现。 |
3 |
曹操当时不愿得罪袁绍,把大将军位让给袁绍。 |
4 |
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反而要在此时攻曹,田丰坚决劝阻,竟被囚禁狱中,绍军大举南下,田丰又从狱中上书谏阻,几被斩首。 |
5 |
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
6 |
曹孟德面对袁绍的十万精兵,毫无畏惧,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
7 |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
8 |
当曹操正为自己是否具备与袁绍对抗的能力而委决不下时,郭嘉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地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 |
9 |
而公孙瓒之兵,见自己主公败阵,己方大将被斩士气全无,被袁绍领军杀的大败而逃。 |
10 |
而是北有虎视眈眈的袁绍,东有虎狼之心的吕布,西有祸害不断的关中诸将,南有奢淫肆欲的袁术,许昌旁边还有一个与荆州刘表遥相呼应的宛城张绣。 |
11 |
韩馥在接到桥瑁的移书后踌躇不决,后来听从从事刘子惠的建议持观望态度;同时盯住勃海太守袁绍防止其起兵。 |
12 |
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 |
13 |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
14 |
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 |
15 |
刘备逃到邺城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 |
16 |
吕布虽曾刺董,但其背主求荣之举,屡见不鲜,袁绍,虽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观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虽为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举。 |
17 |
三月初的风雨云集、坏事不断到三月末的两路敌人戏剧化退回,云消雨散、好事连连,袁绍的心情也是大落大起几经波澜。 |
18 |
霎时石头象暴风骤雨般地落在袁军营寨,打得袁军东奔西逃,无处躲藏,最后袁绍被曹操击败,只好带着八百骑兵,渡江而逃。 |
19 |
上个月,僭号天子,陷入多方势力围攻的伪帝袁术终于死了,欲前往青州,寻求袁绍庇护的他被刘备截击,最终死在了他的老地方寿春。 |
20 |
事情是这样的,本来白马之战颜良是由张辽关羽先登突击刺死的,然后曹操迁徒白马的百姓,袁绍部渡河追击占领白马、延津,至延津南。 |
21 |
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曾和袁绍一起在何进手下做过谋士,因此也给他排名,曹操是一代枭雄一代奸雄,当然是诡计多端。 |
22 |
遂不听劝告,一意疾驰而去,袁绍杵在当地,叹恨不已。 |
23 |
田丰有些急躁,忍不住开口,还要劝袁绍三思而行。 |
24 |
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
25 |
婉儿希望相公能尽快将袁绍脑袋砍下来,到时婉儿就要做相公的娘子了,婉儿真的等不及,就想着将身子给了相公,可在父母坟前立下的誓言,婉儿不敢违抗呢。 |
26 |
吾兄扫荡寰宇,平定四方,有大功于汉室,岂似汝贩席织履之徒,明投袁绍,暗窃河北,欺弄天下百姓,盗取仁义之名。 |
27 |
雄才大略的曹操,仁义无双的刘备,好谋无断的袁绍,勇猛盖世的孙策,霸气无匹的吕布,不败神话的赵云,更兼有传说中的神秘人物。 |
28 |
杨林提到曹操,酒客们立即兴奋起来,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已破袁绍、除袁术,统一北方,天下英雄,无人与之匹敌,正是江东的酒肆中被谈论最多之人。 |
29 |
赢要赢得潇洒曹操在翦除袁绍以后,一鼓作气,平定乌桓,肃清残寇,招徕贤才,拓边安民。 |
30 |
有了袁绍的支持,何进的胆子大了起来,于是他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天下名士如荀攸、何颙、郑泰、逢纪等二十多人入朝,委以心腹之任。 |
31 |
袁绍得了传国玉玺却不上交朝廷,如今朝廷却分封其子婿,可谓皇恩浩荡,袁绍却不思悔改,残害忠良,今我在此,休叫尔等做了残害忠良之事。 |
32 |
袁绍凭借他“四世三公”的这样一个优势,一个家族的优势,结交了很多的人,做出一副折节下士、礼贤下士的样子,干什么呢? |
33 |
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朔,名震天下,实力强盛,并且能折节下士。 |
34 |
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
35 |
袁绍虽然表面上很是平静,可是心底很是焦急,原本想着今天和圣上谈一谈的,没想到圣上居然开头炮就朝着王明轰去,这让袁绍始料不及。 |
36 |
袁绍协迫韩馥,遂领冀州牧,卑辞厚币招揽田丰,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命以为别驾。 |
37 |
袁绍只觉得自己都快被所气爆了,这帮诸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闻功则喜,闻过则责,出谋划策未见有人,落井下石更是大有人在。 |
38 |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想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今兄弟为恶,此势不两全。 |
39 |
在军阀的混乱之中公孙瓒却长期控制了袁绍,致使袁纪不得南向渡河逐鹿中原。 |
40 |
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却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 |
41 |
这和曹操有些类似,当年陈琳为袁绍作《讨曹檄文》,把曹操一顿好骂,曹操读罢檄文,出了一身冷汗,风头痛都霍然而愈,连呼“头愈之!”。 |
42 |
之后,董卓杀死刘辨,逼死何太后,并且杀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绍在京城的所有亲眷。 |
43 |
主公,袁绍此人任人唯亲,优柔喜功,当断则不能断,当真草包一个,而其弟袁术更是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卑鄙小人。 |
44 |
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
45 |
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谗听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和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 |
46 |
诸位远道而来,本初荣幸之至,本来孟德才是发起讨董的正角儿,我袁绍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了。 |
47 |
孤知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妒贤嫉能,缺少威信。 |
48 |
袁绍身旁则自有三五朝堂新秀畅所欲言,雄心壮志溢于言表。 |
49 |
若纵使他相助袁绍,是与虎添翼也。 |
50 |
郭图知道袁绍急功近利,自视甚高,就和审配一起说,兵法讲,我方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就进攻,旗鼓相当就可以打他一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