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重意,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寓情于物,透过笔墨抒发胸臆。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2 大师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又不屑于物,淡泊名利,实乃当世高人。
3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一个“溅
4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5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6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7 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8 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知于智,故能运于智。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9 与世推移还是凝滞于物,老僧委实不知。
10 中国画重意,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寓情于物,透过笔墨抒发胸臆。
11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12 姑娘,所谓物不平则鸣,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只能假手于人,岂不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故?你再看看这是何物?
13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14 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15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16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17 由于作者写的多是以“我”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家与国成为作者散文的主题,并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因而有较强的感染力。
18 “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
19 编帘之珠皆为近于无色的透明质地,帘体展现为半透明的绚丽色彩,看上去如同一幅中国画,夜晚,因为有灯光的掩映,在黑暗中轻泽悄闪,如一池秋水。
20 曾求教于刘炳森、梁树年等老前辈,画艺大进,中国画教学更得到了王明明先生大力支持、指导与帮助,受益匪浅。
21 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
22 到了汉代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榜题、画题和画赞的题款形式,中国画题款艺术的雏形时期到来了。
23 范宽,个性宽厚,举止率直,他生活在北宋时期中国画技术非常成熟、生活非常充实的时代,由那个时代诞生了画坛上名传千古的“范家山水”。
24 根本性的原因,中国画的精髓是要靠旧学的宽厚功底来滋养的。
25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法而已。
26 宏村因其景色优美,环境静谧,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
27 简笔画的出现是中国画写实、写意成熟后的必然结果。
28 刘松的花鸟画未必有多高水平,但无论是钩勒、皴擦、点染,还是烘托、破墨,用笔都显得潇洒轻松,有着自徐渭以来的中国画传统的沉着痛快与笔酣墨畅。
29 龙盘山河壮雄风何永生作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因其技法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当代画家想要自出新意,面临一定的挑战。
30 没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
3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2 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它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朵奇葩。
33 如果想定了就不要再犹豫。你以后可以安心学画。我从十四岁那年下决心搞中国画,以后从来没有动摇过。
34 四十余年致力于中国画理论和技法研究,潜心绘事,功底深厚。
35 他的描绘简洁而生动,把中国画的韵味显示出来了。
36 他的中国画风骨卓越,神韵高迈,大胆泼墨,不求形而求似,精心刻画物象毕肖于同一幅画面之中,既落笔风雨,气度恢宏,又传神阿堵,妙到毫颠。
37 他们被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深奥艺术造诣所震撼并为之惊叹,展品中高瞻远瞩的雄鹰神姿令人惊叹折服。
38 它打破了以釉色装饰为主要审美标准的一统天下局面,同唐朝文人“逸品画家”一起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
39 它营造出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创造了“梦幻仙境般”的艺术美学。
40 我以为,中国画的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要使自己从大文化艺术中剥离出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视觉形态,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以传达画家视觉感受为主旨的,能自立门户的,发育健全的"视觉艺术"。
41 眼前的景象颇似一幅中国画:溶溶的月色,悠悠的江水,卖粥的小艇,“长须”轻拂的古榕,寒光闪闪的古炮,耍拳弄棒的人们……啊,鹅潭的夜色真美,那是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
42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冲淡,中国画从青绿山水转向水墨的时候,是用水来冲淡墨,破墨,实际上就是“软”。
43 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
44 优雅的东西方风格的天然结合,这种神韵在这幅油画和中国画技法合璧的象征派图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45 云烟又给人一种梦幻感、朦胧感、渺远感,为中国画追求宇宙生命提供了表现的条件。
46 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以写实造型改造中国画的语言审美,一时间成为中国画现代性转换的目标。
47 站在高山上望着山下的草原,感觉它就像是一幅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平铺在地上。草原上的房子羊群人都绘声绘色点缀着这幅画面;它又像是一片翠绿的海洋,一阵大风吹过无数的草根动了起来,哪气势真是浩大,就像是千军万
48 中国画、油画、陶艺、版面、雕塑、磨漆画、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等种类,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艺术水准与规模。
49 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
50 中国画的写意造型,展示的是似与不似之间、寓意于象、以象尽意“心物统一”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