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叶远,在军营之中,和一帮粗鲁的大兵相处这么久,早变得粗俗不少。 |
2 |
当今大宋文道大昌,但凡读书人总能谋到一个好前程,只要有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哪怕屡试不第,朝廷也会嘉许酌情录用。 |
3 |
道路一旁,有打着白招卜卦算命的道士,在云山雾罩的卖弄几句藏头诗,忽悠一个读书人只消拿出几两金子,就可以补足五行所缺之金,去掉金榜题名的最大障碍。 |
4 |
读书人,不懂就不懂,不懂装懂,又非得再人前卖弄最可耻。 |
5 |
读书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可是那些工人却多么坚强呵,多么勇敢呵! |
6 |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
7 |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
8 |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有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
9 |
读书人不应该是清高目下无尘哪里会在意这些铜臭之物?看到林阳盯着妇人手中的银子十分不舍,不由鄙夷道。 |
10 |
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读书人自己看来是凄凉的,在某些有权位的人看来,读书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无,有所谓也无所谓。所以,只有读书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
11 |
读书人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还应担心学习缺乏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勇敢向前走。 |
12 |
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 |
13 |
读书人应该以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 |
14 |
读书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怎能为了金钱而做出斯文扫地的事情呢? |
15 |
读书人值得怜悯,但是不能对他们好。因为他们坏。他们坏就坏在知道什么是好,又偏偏做不到,做不到就罢了,还让人以为他不那么坏,结果呢,谁对他好谁就吃苦头。 |
16 |
读书是一种驰骋,在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的思想与八百里秦川厚土与贯穿数千年的历险情节一起,驰骋与一片朔风疆场,找到了一具粗犷而强悍的生命原形,上面刻着“人生真谛”。 |
17 |
多书读,读好书,书就给你好处,给你不读书人所享受不到的快乐资本。 |
18 |
而赵治则要温文儒雅的多,身形瘦削,颇像是一个读书人弃笔从戎。 |
19 |
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
20 |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
21 |
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旦理想实现做了官,他们就四处炫耀,决不会衣锦夜行。 |
22 |
各位不必多礼!沐言你能从如此大祸之中奋发图强,真乃我等读书人的楷模! |
23 |
公等读书人宜崇圣贤之教,尊帝王之法,达则移风易俗,为士民之表率,穷则独善其身,为子孙之仪型,何至自处卑污,甘作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护法也。 |
24 |
古时读书人多半文质彬彬、出口成章,是现在读书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
25 |
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
26 |
哈哈,表弟,你不是读书人,便是不知静心读书是好,但书经上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倘若有位学问渊博之师从旁解答,反而会事半功倍,远胜静心读书之人。 |
27 |
后来人们总结了一个成语叫做“凿壁偷光”,其实我们读书人的是不能说“偷”,读书人的事… |
28 |
几个穿着补丁布衣的娃娃嬉闹着,引得旁边忙碌着的父母一顿呵斥,这八街九陌的,皆是商贩游人,偶有读书人呼朋结友放声朗诵,倒也是一番盛世光景。 |
29 |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
30 |
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他们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考运亨通。 |
31 |
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
32 |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
33 |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周恩来 |
34 |
两名三阶书魂的读书人,历经路人好奇围观、衙门盘问、家人指责、正骨治疗、伤痛恢复等诸多磨难,不知何故,却始终没有传讯给吴岳南。 |
35 |
旅途中的文化感受,不必如此拥挤、如此密集、如此迫不及待地表达出来。让自己的笔多描述一点自然景物本身,就会更大气。走在这样一条奇异的路上,我们的合适身份应该是惊讶而疲倦的跋涉者,而不宜是心思很重的读书人 |
36 |
每一个读书人或者武将都无法抵挡开国功臣的诱惑,毕竟这是名垂千古的机会,赵炎看着众人的表情淡淡的笑了笑,高素有些疑惑的问道“王爷,那么宣政殿?”。 |
37 |
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
38 |
末世清谈之风盛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 |
39 |
拿份报纸上厕所,说明俺也是读书人。 |
40 |
你啊,翁仲书可是有大学问的人,而且读书人向来自视甚高,其实他也没有恶意,你只要悉心请教,他必不会推辞! |
41 |
其中有一个入门弟子,白衣飘飘,身材修长,但并不显得十分魁梧,他大约十七,八岁,面目俊俏,眼如星辰,鼻似悬胆,眉梢眼角颇有一种读书人的斯文和秀气。 |
42 |
前者由于世风使然,敬重读书人,郭师爷识文断字,又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军卒们当然尊重他。 |
43 |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南宋读书人对苏东坡推崇备至,学者以研究苏东坡为荣,蜀人更是对苏东坡敬若神明。 |
44 |
书,在读书人家里是必需品,在有钱人家里是装饰品。 |
45 |
宋亡,粤籍读书人与南宋遗民无比悲痛、愤懑,他们隐迹埋名,遁居山林,无意追求功名,有元一代,粤省亦几无一人中进士者。 |
46 |
俗话不是说吗,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有些读书人,品行的确连妓女都不如。 |
47 |
他礼贤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
48 |
他们大多都是聪明有才、风流儒雅的读书人,他们重情守义,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精神,具有高洁的人格和正直的品德,等等。 |
49 |
它通过极小的成本、把极少的出身贫寒的读书人选入官僚队伍,让他们发迹变泰,从而震撼了整个社会。 |
50 |
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