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 “我们分别以洞箫独奏、琵琶对唱等形式弹唱了《梅花操》、《年久月深》……”德国的朋友称演出的作品是中国的国粹,非常有魅力,尤其是服装。
4 洞箫牧笛的丝竹音乐,我们固然喜欢,但我们更喜欢黄钟大吕的交响音乐。
5 横笛与洞箫音质不同,若说横笛是刚,那么洞箫便是柔,柔能克刚,洞箫的箫音柔弱秀雅,横笛一定难以抵挡。
6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7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8 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柔和的箫声,复又巧妙绝伦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
9 他说的娓娓动听,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
10 这首以洞箫、古琴等乐器伴奏的伤感歌曲,听得在场的人不禁怆然涕下。
11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 喜欢夜的人往往也会喜欢雨,特别是和风细雨,喜欢那种特有的伤感的气息,取下墙壁上自己亲手做的洞箫,正要吹奏,雨却渐小了。和风细雨造句。
13 本文认为,在时代巨变导致社会心理普遍黯然向下的萧索现实中,韦应物以一种看似平心静气的独特方式记录时代图景,抒发盛世悲音,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14 不绝如缕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
15 此后的二十多年,强调农业重要性的言论可谓不绝如缕俯拾即是,及至今日强调到了言尽其辞无以复加的程度,似乎与古代的重农言论也已相差不远。
16 从时间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年,确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
17 但是,问责制风暴频起,何以公共安全事故仍然不绝如缕,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有愈演愈烈之势?
18 对你的思念象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伴随一生一世。
19 对你的思念象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叮咚作响。或许岁月将往事褪色,或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但值得珍惜的依然是你给我的情谊。再次对你说声:新年快乐!
20 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秋高气爽的重阳,何不一起出去登山赏菊?
21 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似潺潺的小溪伴随一生一世。
22 对你的思念像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是小溪叮咚作响。或许往事褪色,或许空间隔离,虽然不常联系,但最珍惜是你我之间情谊,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朋友,祝你生日快乐,幸福相
23 对朋友的思念象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朋友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叮咚作响。或许岁月将往事褪色,或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但值得珍惜的依然是朋友间的情谊。
24 对朋友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朋友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叮咚作响。或许岁月将往事褪色,或许空间将彼此隔离。但值得珍惜的依然是朋友间的情谊。
25 更为可贵的是,张先生敏锐地发现简单照搬苏联的法律观与阶级分析方法,会使无产阶级的法律陷于历史的虚无,会造成中国数千年不绝如缕的法律传承发生断裂。
26 尽管近代农村人口流动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流人城市者不绝如缕,但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人口的城乡结构呢?
27 据说,西方文学批评自其诞生之日就迫切希望文学死亡,此后听起来它似乎总在死亡着,但事实上它总也未死,并因而特别有幸聆听那不绝如缕但决不新鲜的死亡判决。
28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9 老鼠夫妇有女待字闺中,媒人不绝如缕,说兔、说鼹莫衷一是。后定婿为西城之猫。择腊月三十吉日出阁。是日金鼓齐鸣,游行通衢,路人赞曰:跑都来不及,还吹吹打打送上门去!黄永玉。
30 明知无力偿还而孜孜于购房者不绝如缕,而银行、出借人亦欢欣鼓舞,弃呆账坏账于不顾。
31 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32 农民兼业工商,贩夫走村穿巷,富商巨贾活跃,也包括飘洋过海者,宋元开始,史载已不绝如缕,这是不争的事实。
33 清明时节似乎注定要成为一个追思的季节。那不绝如缕的雨丝总能勾起人们缅怀先人、尊祖敬宗的绵绵情感。
34 然而人类社会毕竟由两性构成,虽然男性在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甚至也取得了思想的霸权,但是不绝如缕的女性思维却通过楚民族的文学放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35 水手们在一排驳船中间像狼嗥似地拚命喊叫,什么地方有人用锤子敲着铁板。拖长凄凉的音调在唱歌,排遣着不绝如缕的忧思,给人们的心上添一点淡淡的哀愁。
36 他最后的遗言依然在我的耳边不绝如缕。
37 我时常地想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话来。"涌泉"似乎太猛太快太直接,张安达的报答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如同筱白玉霜缓缓的唱腔,于悠悠静夜中似有似无,不绝如缕。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38 笑声像一串银铃丁冬响,半入河风半入云,香雾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9 新年好!对你的思念象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伴随一生一世。
40 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不绝如缕。
41 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就要抛开繁文缛节,不要对流行词汇趋之若鹜,熟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们高屋建瓴的思想,慢慢的好的词汇和句子在脑海里就会不绝如缕,文章自然也就成了。
42 由于在知识分子中还有不绝如缕的乱世“右武”思想与主张及其勇武精神,才使近代中国免于列强瓜分。
4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暗喻孩子今后一生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44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
45 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关于文学与中国经验的关系的讨论,关于中国文学有没有思想的争鸣,乃至中国文学是否真的垃圾化了的喧嚣,此起彼伏,不绝如缕,令人困扰。
46 在其后的文化史上,我们看到,这种佯愚形成了一个不绝如缕的诙谐传统,在人们的日常谈笑中,一个个愚人与佯愚智者的故事代代相传。
47 这就意味着,非但不应给科学以特权地位,反而应给予在强势的科学文化冲击下不绝如缕的弱势文化以特殊的优待地位。
48 这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的结果,但她对周围和后世的影响“依然不绝如缕”。
49 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0 这一条线索力抗时潮,真可谓不绝如缕,那知现在却成为大陆与海外共同承认的显学,确实是不可思议。如今第二代的新儒家也已凋谢,应该是一个适当的重新加以检讨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