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么?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 |
2 |
“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计,莫如为儒。 |
3 |
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
4 |
朝廷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王道。士大夫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儒学。 |
5 |
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
6 |
此词即是他本人以及当时不少士大夫醉生梦死颓废生活的如实写照。 |
7 |
此人三十有余,身材高挑,面容英俊,牙齿光洁,比想象的士大夫年轻许多;衣着朴质朝服,但每条丝线缝针,皆为对称,颇为工整,可见其宫廷之外,也是很有品味。 |
8 |
第三个原因,是士大夫阶级好排斥异端,如朱彝尊的《云冈石佛记》,即其一例,宜其湮没千余年,不为通儒硕学所称道。 |
9 |
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
10 |
对于这本因许多秽亵描写而为封建士大夫所不齿的小说,张竹坡以其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写下了“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的评语。 |
11 |
翻阅史书,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士大夫,代代不绝。 |
12 |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他们在外边的寻花问柳,也并非太丢脸的举动。 |
13 |
感遇忘身: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
14 |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
15 |
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
16 |
近百年来,吴士大夫以风流蕴藉称者,首推吴文定。 |
17 |
例如,胡适用方法研究白话文学史和小说史,为中国文学的研究别开生面,改变了世人关于中国文学的观念,士大夫目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等文化遗产重新展示瑰宝的本来面目。 |
18 |
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他们在外边的寻花问柳,也并非太丢脸的举动。 |
19 |
吕布既然死了,曹操却不好再对死人太过刻薄,命人把他的尸首装殓了用士大夫之礼安葬吕布。 |
20 |
明清时期士大夫喝酒流行猜酒行令,德化明代一种酒令杯在上海博物馆、荷兰吕伐登博物馆等都有收藏。 |
21 |
那些士大夫大多是当地硕儒名士,具有很高的声望。 |
22 |
如果说帝王官宦与一般人饮酒多含有醉生梦死和逃避现实的意味,那么士大夫文人的纵酒所涉及的问题则要更多一些。 |
23 |
士大夫大都风流自赏,标榜名士清客的作风,借以文会友之便,啸聚同类,舞文弄墨,品诗论画,此唱彼和,自得其乐。 |
24 |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
25 |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
26 |
书法、绘画也就与士大夫结下不解之缘,它们几乎形影不离,乃至于成为中士大夫人生修养的一部分。 |
27 |
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歌妓交游是一种风气,作为豪放词人的刘过也身预其中。 |
28 |
所以,陈设中将处处透出一种萧散恬淡的心境,结合明代士大夫宅园内读书藏书、宴游赋诗、啜茗博古、灌园溉蔬的特点,设文人藏书楼、书画斋等。 |
29 |
太学、贡院和妓院同处一地,制造了更多名士风流的轶事,也让秦淮河成为最广受士大夫记叙的欲望的象徵。 |
30 |
同时,传教士的宣传内容、士大夫中先觉者的译著、以及国内报刊中的相关介绍,也使梁启超得以渐开新的西方视野。 |
31 |
外戚、士大夫针对宦官把持的这所监狱采取了争夺与反制措施。 |
32 |
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 |
33 |
相比于西方传教士,鲁迅先生更了解明代士大夫心中的矛盾和挣扎,他说袁宏道“正是一个关心世道,佩服‘方巾气’的人”。 |
34 |
许倬云在谈到江南士大夫家族时,曾讲起自家的义田制度,即家族中富裕人家拿出一部分田亩,扶持家族中孤儿寡母的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业。 |
35 |
有许多写“田园生活”的诗和文章把农民生活写得十分悠闲自在,但那其实出于不是农民的士大夫诗人的想象。 |
36 |
在这一过程中,苏轼以自觉的理论意识将词的创作提升和纳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内,用"以诗为词"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创一体。 |
37 |
甑子糕有其热乎乎、甜滋滋、香馥馥且松软爽口等诸多独到之处,所以上从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青睐。 |
38 |
展示了他作为由明季士大夫到清初贰臣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写实性与深刻的批判精神。 |
39 |
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
40 |
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
41 |
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 |
42 |
其本人个子虽然不高身材也不强壮,气质看上去雍容典雅,像个古代士大夫更胜于战士。 |
43 |
人妖颠倒指鹿为马的年代,士大夫作为社会良心的体现,都会站出来主持正义,维护道德。 |
44 |
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初了高谈阔论、玩弄词藻,搞点词赋骈文外,啥也不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 |
45 |
沈默终于服气了,他向来认为士大夫的犯言直谏中,隐藏着沽名钓誉的私人目的。 |
46 |
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
47 |
在士大夫们看来,‘以人为畜’不但是丑陋之极的行为,也将导致世风日下、国无宁日。 |
48 |
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 |
49 |
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
50 |
荀子有言,"士大夫众则国贫",我们现在的官员体制,虽不能算"十羊九牧",但也相去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