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1 “其篆书雄浑厚重,气势高古,氤氲着金石之气;隶书从汉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笔一画,绝无苟苟;其行书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2 大书法家寇遐的隶书,凝重伟丽。
3 冯元桢兴趣广泛,工作之余会以画油画、练书法与刻篆章自娱,一手隶书写得工整而不乏生气。
4 绘画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写意、工笔各尽其妙;书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书、行书,豪雄恣纵的隶书、草书各具风采。
5 隶书,以锋摄墨,以毫平铺于纸上,骏发满足,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呈现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 马王堆简帛的出土为追溯隶书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确实依据,同时填补了西汉书法的空白。
7 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8 墓前的墓碑上,镌刻着隶书的“清焦循之墓”五个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记载了焦循的生平及学术成就。
9 如今,夏老潜心创作,精研书法,晚年独创了集大篆、隶书、行书、草书于一体的“变体字”,成为书法界美谈。
10 受教于刘炳森等多位书法前辈,以擅长书写隶书体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11 他的《隶书》轴,用笔端敛平正,横重竖轻,点划谨严而不呆板,方正尔雅,时露逸宕之气,深得东汉《张迁碑》之神韵。
12 他的楷书有柳体的骨干也有颜体的浑厚,其中还稍带隶书的韵味,苍劲美观很耐看。
13 他的隶书书法非常漂亮,刚劲的字体中透出一股柔美的气息,非常养眼;
14 太守府的门前,沮授在两块红布上用隶书工工整整地写上“爆竹辞旧岁,桃符迎新年”。
15 王家字体乃是草书,你既然敢称王氏传人,为何在招牌上却写一个蚕头燕尾的隶书?
16 温仲和的隶书取法汉隶,尤着力《史晨碑》、《张迁碑》。
17 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楷书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18 先生隶书苍劲古拙、韵味十足,自胜刘炳森百倍。
19 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20 杨在葆擅长大草,笔卷风云,墨池龙腾;刘子枫偏爱行草,兴之所适,得意忘形;乔榛钟爱行楷,用笔雅静,寓刚于柔;濮存昕独钟隶书,虚实相生,飘然欲飞。
21 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
22 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
23 实际情况很可能像别的书体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靠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只是整理工作。
24 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25 款识多以魏字隶书为之,清隽可人,楚楚有致,时有以魏字入印,别有一番意象。
26 吐纳之道,源于自身,吐故纳新,万物之…,晕啊,这是啥字?隶书还是和现在的字体有些不一样。
27 接着是取名字,这个欧阳心中有数,别人说七说八时候,他在地上用那堆垃圾拼出个太阳图形,什么?你说拼字?那么复杂的隶书怎么是本小鬼拼的出来的。
28 明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29 大抵词的起句以下的句子,即系暗转,以景引者入正题,以情引者入中心,上片之结句,名为结束上文,实也承上启下,非漫无联系,实为起暗接作用。
30 管它什么文字公正语句通顺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的,我就随心写。
31 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
32 课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3 七年级是中小学的衔接阶段,英语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4 文章中常有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5 叶盛兰创造了龙、凤、虎三音,龙音高亢纯正,虎音胸腔共鸣,凤音是承上启下的调和音。
36 元代缂丝在宋与明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缂织技术上没有大创新,但内容题材方面有所拓展,为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7 在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我对承上启下的语句的位置总是划不到位。
38 禇遂良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中承上启下者,书风委婉多姿,萧散端雅。
39 这个段落写得非常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0 这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必需得按照则。
41 这一段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像你说的可有可无。
42 中层干部一方面要转达上级领导的旨意,另一方面要反映群众的意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3 主持人台词有很多种称谓,但是归根结底就是贯穿在晚会整体的语言脉络,穿插在节目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调节气氛,增加氛围,为您的活动或者晚会锦上添花。好的主持人台词或主持人串词仍然是与主题及中心思想环环相扣
44 按照固定的程式来教作文,比如开门见山、先抑后扬、承上启下这些套路,最后,语文教育就成了让学生背复习资料,背标准答案,老师教起来也没什么积极性。
45 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6 第三段承上启下,是过渡段。
47 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48 这段话在文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9 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50 这个短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