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撰是什么意思,脩撰的解释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01 15:58
词语拼音
xiū zhuàn
词语注音
ㄒㄧㄡ ㄓㄨㄢˋ
词语繁体
修撰
词语字数

脩撰词语解释

1.撰写;编纂。 2.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脩撰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脩撰

脩撰,出自于《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含义是编纂。

脩撰的单字意思解释

撰

撰字的基本解释


zhuàn ㄓㄨㄢˋ
◎ 才能:“异乎三子者之撰”。
◎ 写作,著书:撰著。撰述。撰写。撰文。撰稿。撰次(编辑、排列)。撰序(撰写叙述)。撰录。撰集。杜撰(臆造,没有根据地编造)。
◎ 持,拿着:“撰余辔兮高驼翔”。
◎ 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英文翻译


compose write

脩

脩字的基本解释


xiū ㄒㄧㄡˉ
◎ 同“修”。
◎ 干肉:“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 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脩。脩金。
◎ 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