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是什么意思,四科的解释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09 17:16
词语拼音
sì kē
词语注音
ㄙˋ ㄎㄜ
词语字数

词语解释:

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hTTPs://wWW.YOnGSHiJiaOYu.Cn/ZAiXIanZucI 组词大全而物正者也。'
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引证解释:

⒈ 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引《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后汉书·郑玄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⒉ 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引《南史·王俭传》:“宋明帝泰始六年,置总明观,以集学士,或谓之东观。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⒊ 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引《通典·选举一》:“﹝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⒋ 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引《汉书·元帝纪》:“﹝永光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注引颜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⒌ 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引《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 《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⒎ 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引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国语词典:

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网络解释:

四科

四科是指原为儒家评定人物的分类。始见于《论语·先进》,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汉书·郑玄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隋崔赜著《八代四科志》(见《隋书·崔廓传》),即以四科为人物分类。汉代察举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四科的单字意思解释

四

四字的基本解释


sì ㄙˋ
◎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英文翻译


four

科

科字的基本解释


kē ㄎㄜˉ
◎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 判定(刑罚):科处(chù)。科罚。
◎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 古同“棵”。

英文翻译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 faculty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