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造句

更新时间:2022-12-03 10:53
用诗书怎么造句,诗书的意思是什么?本页面为您提供2025年诗书的意思和收集了诗书的造句一二三年级例句供您参考。

诗书造句

序号 词语造句
1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么得梅花扑鼻香’,想我许幽涵饱览诗书堪称才女,可今天在这晦迹韬光的小子面前,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了。
2 “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3 不要说你一无所有,洒满阳光的田野是你的,田野上的足迹是你的,足迹中通往未来的道路是你的。你并不一无所有,你有那饱满诗书的智慧,试问苍穹的胆略,还有我们那慢慢一行囊的祝福。
4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5 但是,只有二百多年,“乾隆风流”已经被风吹雨打去——乾隆的“诗书之碑”立在缑山之巅的荒草中,与鬼为邻,无人喝彩。
6 到了任何一个陌生的村子,一向以“诗书传家”为荣的淳安人,在当地人眼中,都是一群语言不通、形容憔悴、贫无立锥之地的“难民”。
7 读书知礼行人生万里路,胸怀博爱映诗书礼易乐,行善塑德达幸福和谐岸,心系文明采其长补己短,节约能源创环保倡低碳,和美神州领世纪新风范!
8 焚诗书,易服色,其远大之志,一如赵武灵王之类。
9 该公司董事长刘金星称,这次选出的“红楼梦人物”要还原《红楼梦》书中钟鸣鼎食、诗书簪缨、富而好礼的诗意生活,复辟中国传统贵族精神的“标本”。
10 古籍经典经常读,谈吐就不俗。不读诗书心荒芜,腹内有五车,正气满江湖。中华文明照千古,知书能律己,达理有前途。少年快努力,莫要再踌躇!
11 后来,村里招教师,伍老因资质聪颖,饱读诗书而被入选,可伍老看到妻子每日做农活辛苦便把机会让给了妻子,谁知这一让,妻子走了再没回来。
12 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功夫不比梳妆打扮少,如此,方能塞进零号礼服,拾掇起一身仙气,甚至她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
13 黄女侠曾经和我谈起过袁姑娘,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心思灵巧,同样不愧为巾帼英雄,洛阳第一女中丈夫。
14 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
15 看公子相貌堂堂,定然饱读诗书,恰逢如此盛景,公子不妨为大家作诗一首,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16 客家人就有诗书传家的好传统,他们祖上从中原逃难到江西广东等“南蛮鴂舌”之地,靠着这个好传统,人才辈出。
17 面前感叹,感叹这样一个女子应该生在书香门第世家,有一个疼爱自己而且满腹诗书的丈夫,没事的时候赏雪观月。
18 努力不懈:世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天赋不能够;天资聪颖但失败者比比皆是。天才不能够;怀才不遇几乎已成为谚语。教育不能够;世上尽是饱读诗书的怠职者。坚持与决心才是无所不能的。
19 绮络这种满腹诗书的小姐,又未出阁的,哪里又知道这些宴席操办的琐事。
20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21 热爱自然,诵读诗书。
22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23 少年立志为国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孟儒学增睿智,道德文章绽鲜花。经典深研常律己,正风劲吹到天涯。追求高雅陶情操,仁爱精神最可嘉!
24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25 时移境迁,福州已是一座高楼林立、街巷相连的现代商业都市,古时福州更多的只见于诗书的记载描述中,或存于怀旧的老福州的点点记忆里。
26 受“洛学”和“理学”文化的熏陶,崇尚诗书礼仪,文武双修,水东村有人才辈出之称。
27 书包,虽然饱读诗书,却依旧空空如也。
28 丝丝春雨丝丝春,晓醉缱绻无酒痕。春雨绵绵最养心,凭窗后园已消魂。新茶细品口生津,漫读诗书昏到晨。春雨连连是滋润,春雷阵阵震乾坤。雨季养生,祝你健康!
29 他以为是他自己满腹诗书的文才和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的口才,折服了大队干部和广大革命群众,才对他法外施恩,网开一面。
30 文明古国,又起新风,修身律己,人人争先。美德魅力,心所向往,诗书为伴,陶冶情操。不急不躁,有恒有志,勤学苦练,报效国家!
31 我路过这流光万千山河绘写一袭华年,我诵幼时旧读诗篇抬头亦见是星河天悬,我自书中走过这千年,千年一梦归处便诗书人间。
32 我们年轻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是新时代接班人,朝气蓬勃活力四溢,我们是祖国的建设大军,饱读诗书文韬武略。国际青年节:愿你尽展英豪为国立业。
33 小东的爸爸饱读诗书,学识渊博。
34 孝悌廉耻,忠信礼义,诗书典章,字词段句,孜孜不倦,勤恳授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节日来临,更加想念。学子四方,祝福送上,愿您幸福,万寿无疆。
35 学校是知识云集,饱藏诗书的殿堂。
36 一个腹无诗书,不优游涵泳于文化的海洋里,只是凭着手头功夫来闯艺术世界的人,作品产生了,也就不免充斥着火气、躁气、江湖气、油滑气、市井气。
37 有的人看似满腹诗书,但其实缺少了“思考的头”,脑袋只不过是别人的“跑马场”,根本不会拿知识去分析问题,只是成为了徒具观赏性的“两脚书橱”。
38 责任,总是经过重重迷雾才会让人体会到它的存在,没有经历怎能看见责任?青春的责任,饱读诗书,把青春期强而有力的读书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让父母的明天出现彩虹的微笑,青春,肩负责任的时期。
39 张相公模样俊俏、满腹诗书,来提亲的人可多了。
40 赵雍本是饱读诗书之辈,却非腐儒,加之对幼子怜爱,倒不觉儿子强读道家典籍有何不妥,并且还耐下心为赵禹讲解其中文理模糊不明处。
41 这个家族诗书相传,兰薰桂馥,出了不少人才。
42 这样以来,他俩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能歌善舞。
43 纸钱纷飞烟缭绕,祭奠亲人需跪倒。诗书礼仪讲礼貌,尊重传统是必要。先人已去且走好,福荫子孙走正道。父严母慈儿孙孝,富贵永远生活好。祝你一生平安!
44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家敬父母,孝字记心上。诚信价千金,中华好风尚。世代传经典,美德共弘扬。时代树正气,兴我礼仪邦!
45 祖国沐春风,神州讲文明。诗书通古今,美德共传承。一方有困难,八方送真情。无私献爱心,争当活雷锋。携手复兴路,腾飞中国龙!
46 很多饱读诗书的人自身会散发出一种自信,语言组织、引经据典的能力也很强。
47 十几岁的他朝气蓬勃,不但有了武功而且还满腹诗书,意气风发的他早就有了独自出去走走的想法。
48 孔夫子说过有教无类,但是这个时代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只有青楼戏班这样“不入流的行业才会允许女子与诗书打些交道。
49 他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精通中华传统文化,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
50 华夏地广人稠,物产丰饶,江山如画,人物风,周公制礼,以王道化天下,成康之世,刑措不用,四十余载,诗书美之。
51 清高的男人,腹藏仁义道德,胸装社会民生;满腹诗书,满身“酸腐”。
52 一书生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有人问他今生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他却说是四支箭。
53 一书生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有人问他今生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他却说是四支箭,众人不解。答曰:“光阴似箭”耳!
54 读尽诗书不觉狂,古往今来我为王,头顶碧霄舞日月,我心路长情更长。风凌天下 
55 原来欧阳多年来参读各大世家古书无数,诗书礼仪、经史子集、怪力乱神、卦辞阵图都有研究。
56 二诗书于寺壁,并为传诵一时之名作。
57 她倾国倾城,满腹诗书…她的世界曾经如此美好,只因一场阴谋让她国破家亡。
58 老夫姓项,名昌龙,便是这把神椅的创造者,自幼饱读诗书文江学海,三岁习武弄墨,八岁独闯江湖,十五岁闭关钻研,三十岁已然天下无双……
59 诗书经纶却并非特别出彩,最多只是早慧而已,他背诵那些四书五经道德文章凭的是记性超群,至于说写诗作赋,那水平不过是一般罢了。
60 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粗通翰墨,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
61 你儿子已经被我们教训过了,看他还没有犯下大恶,又愿意洗心革面,所以才绕他一命,以后员外就给他选个好学堂,多读诗书多接触文人雅士自然就进了正道。
62 no、237诗书万卷,落纸如云烟,下笔千言。
63 恭谨节俭,以济斯民,数十载而不变,家给人足,无不殷富,诗书所美,难以过也。
64 这些个世家豪族掌握着诗书文化,寒门之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托庇于这些世家大族,才能研经读史,识文断字。
65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66 年十六而外贸,……然雅好诗书,善笔丸,虽在客中,手不释卷。
67 燕子来时撑长篙觅一轮江月,待离去墨已干山色垂阁轩,秋声收尽酿成醪唤酒中仙,书声琅琅又诵谁笔下诗书一页千年。
68 这管家连我们家祖上是谁都不知道,还怎么当管家,不知道爹爹怎么想的?还说什么饱读诗书、博闻强记!我就不告诉你,等着出丑滚蛋。
69 到二十岁左右时,他已经满腹诗书,写出的诗歌也不同凡响。
70 张伯端年轻时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可惜屡试不第,屈为府吏数十年。
71 小女子才疏学浅,平日里只会读一些诗书,做些女红,恐怕帮不上大人的忙。
72 田先生饱读诗书,应知君子不夺人所好之理。
73 方松林饱读诗书,知识面五花八门,且都是些真知灼见,完全被彪昭吸收了。

诗书的意思

词语 意思解释
诗书

诗书词语解释

诗书Shī-Shū

(1) [the Book of Sang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boks;literatures;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书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诗书

诗书,指诗经和书经,亦泛指一切经书。见《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潘华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