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词语解释
- 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
散官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散官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明、清官员级别和待遇依实际所授职官品级,散官仅存名号。
-----------------wikipedia
散官原本指无担任固定职事的官员,如汉代有「散骑常侍」一职,类似皇帝顾问官。《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后演变为表示官位等级的称号,会随著年资而晋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隋书·百官志下》:“开皇六年,吏部又别设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
散官名义上与官品一样分为三十阶,但实际上没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阶。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阶,有初授、升授、加授、以历考为差。
散官阶级与可任的官职有关,例如:文散阶正七品上的官员,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较可能从事职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职司。
文武官员官职全衔由右列部份组成:〈散官位阶〉+〈现在官职〉+〈勋位〉(如果有授勋)+〈爵位〉(如果有封爵)。举例:「唐〈光禄大夫〉行〈中书令修文馆大学士监国史〉〈上柱国〉〈郢国公〉宗楚客。」指宗楚客以本阶从二品光禄大夫任职较低阶职官正三品中书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授正二品上柱国勋,封爵郢国公。唐制,任低于本阶职事官曰「行」,任高于本阶职事官曰「守」。
东亚古代官制
散官的单字意思解释

散字的基本解释
● 散
sàn ㄙㄢˋ
◎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 排遣:散心。散闷(mèn)。
◎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反义词
聚、整
英文翻译
◎ 散
come loose dispel disperse disseminate fall apart give out scatter

官字的基本解释
● 官
guān ㄍㄨㄤˉ
◎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官能。
◎ 姓。
反义词
兵
英文翻译
◎ 官
goverment official officer 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