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造句

更新时间:2022-12-03 12:30
用洛阳纸贵怎么造句,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本页面为您提供2025年洛阳纸贵的意思和收集了洛阳纸贵的造句一二三年级例句供您参考。

洛阳纸贵造句

序号 词语造句
1 到后来这份谱册干脆从地下转为公开,人人传抄,洛阳纸贵,真是武林中古今未有的奇观。
2 而他自己呢,本想到洛阳开书院讲学去,可洛阳纸贵啊,这老家伙又没几个钱,盘算了一下,囊中羞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好缩到这个狮子坪修身养性来了。
3 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4 江湖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批一灯的粉丝,那些粉丝很是疯狂,哭着抢着要一灯的签名,一时洛阳纸贵。
5 少年时渴慕广交游。年轻的黄仲则游太白楼,着白袷立日影中,俯仰如鹤。一时洛阳纸贵,有如王勃滕王阁作赋。而客途萧索,扶病成诗,终至客死。泣血痛哭千里奔赴者唯独洪亮吉而已。
6 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7 他写的文章一经刊载出来,大家就争相阅读,真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8 天香仙酒,几乎达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其闻名程度,可见一斑。
9 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10 为求知识,求学历,风行一时的职业教育热,使得各种大中专教材出版量和发行量一时间猛增,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11 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乃至淹没无闻。
12 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13 问世之日,即在风流俊赏的长安引起轰动,大有洛阳纸贵之誉;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14 想当年,校长也算是教育界的楷模,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以他为主编的辅导教材也曾使得洛阳纸贵,许多公立学校的学生纷纷转至他任校长的学校。
15 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16 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媒介造句。
17 一时间门票洛阳纸贵,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18 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19 又如因为唐明皇痴爱丰腴的杨贵妃,神州大唐各个角落一夜之间肥妹胖嫂便“洛阳纸贵”了。
20 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21 这部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22 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23 这些人们的到来,使得这小市一夜之间几乎闻名全国,热闹非凡,这就使得原有的客栈、住处都显得更加紧张了,一时之间,大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24 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25 中锋派的魅力或梦想就在于,总是适度地领先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引导消费者的审美期待,预测并及时推出新的流行式样,新款既出,总让洛阳纸贵,洛阳布贵。
26 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睞,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27 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28 我一面渴盼作品能使洛阳纸贵,一面又怕从俗而沾上江湖习气。
29 石崇搂着怀中容色姝丽的女子,笑得倜傥风流哪里哪里,左兄弟以一篇《三都赋》曾使得‘洛阳纸贵’,这才是了不得啊。
30 林墨之前练字的时候,没敢大张旗鼓,怕练不成后丢人丢到家,练出成果之后,尤其是月考成绩提高之后,老侃的各种笔记以及影印本,一时间奇货可居,洛阳纸贵。
31 令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蜂拥而上,一时洛阳纸贵。在线组词,hTtps://WWw.YoNGshiJIAoYU.cn/ZAixIanzUCI
32 ,令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蜂拥而上,一时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的意思

词语 意思解释
洛阳纸贵

词语解释:

洛阳纸贵luòyáng-zhǐguì

人话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清·李词语意思 htTpS://wWW.yOnGsHIjiAOyU.Cn/cIYuJiesHi汝珍《镜花缘》

引证解释:

⒈ 晋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赋成,不为时人所重。及皇甫谧为作序, 张载、刘逵为作注, 张华见之,叹为“班张之流也”,于是豪富之家争相传写, 洛阳纸价因之昂贵。见《晋书·左思传》。后以“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引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於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
柯岩《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尝有洛阳纸贵之说。”

国语词典:

晋代左思写成〈三都赋〉后,时人竞相传写,使洛阳的纸价上涨而昂贵。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后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成语解释

【解释】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示例】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语法】洛阳纸贵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网络解释:

洛阳纸贵 (汉语成语)

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