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字的基本解释
● 鲈
(鱸)
lú ㄌㄨˊ
◎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 (鱸)
鲈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鲈
鱸 lú
〈名〉
鱼名。鲈鱼 [common perch]。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如:鲈鱼脍(指鲈鱼所作的脔肉);鲈豸(鲈鱼);鲈乡(出产鲈鱼的地方);鲈鲤(杜父鱼的别称)
鲈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亥集中】【魚字部】 鱸; 康熙笔画:27; 页码:页1480第51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註】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
与鲈相关的查询
鲈的拼音是:lú
答:鲈字五行属(火)。
答:鲈字一共有13画
答:鲈的部首是(鱼)。
鲈的笔顺是: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 提, 竖, 横, 横折, 横, 撇
答:鲈的 五笔86打(QGHN). 五笔98打(QG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