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种惨无人道之暴举,既不能消灭我抗战力量,且更增加我杀敌之决心。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51 从这个自然村落中的土路向上走去,大坡平缓而向上伸延,抗战桂军的战场就在上面。
52 当时中国抗战军民多次用飞机、水雷、甚至敢死队员接近爆破等手段对其攻击,但终未能予以重创。
53 到了四十年代中,抗战胜利,……如蔡先生批评的:“法学不出翻译抄袭之境地”,“坊间之法学书籍,尤多粗制滥造之作”“幼稚得难以形容”。
54 第九师团部署在中苏边境第一线的是第六旅团,也就是长城抗战,偷袭喜峰口后备的那个旅团,秋山义允给南次郎回电,苏联军队没有异动。
55 冬天,大榕树仍然挺立着自己的枝干,与风婆婆搏斗,与冷妖抗战,虽然大榕树的叶子又被夺去了几片。但它依旧傲然挺立,郁郁葱葱。
56 犯得上吗?又不是八年抗战抗美援朝自卫反击…围我们的是自己人啊。
57 该陈列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门头沟区“走抗战路、游斋堂川”红色文化游中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58 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出版关于东北抗战历史的图书中,唯一以中外史料相互对照考证,书中首次解密了中华救国团、溥仪东京暗杀事件等。
59 高句丽军民面对强敌不屈服敢于保家卫国,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善战善谋及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可歌可泣,其以弱抗强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事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60 光复后的开封,尽管是河南省的省会,但是市面萧条,百业凋敝,与抗战前的繁华景象,成鲜明对比。
61 郭开慧说,记忆中的父亲并不威严,很难想象圆脸圆眼睛、有着“大熊猫”绰号的父亲曾率领千军万马、抗战杀敌。
62 国统区人民群众把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结合起来,以服兵役、力役、劳军、献金、纳粮等方式,支援前方抗战。
63 过渡阶段的斗争,就是反对蒋介石篡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
64 红军战士为了抗战的胜利,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难困苦,表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65 华夏好儿女,抗战八年整。铮铮铁骨傲天地,大江南北任驰骋。驱贼寇,扬国威,捍卫大好河山志忠诚。国耻日,不忘历史,复兴中华,看我民族生生不息永传承!
66 回想起当年硝烟滚滚的抗战岁月,老人不时勉励官兵们要苦练精兵,戍守边疆。
67 疾首痛心思国耻,同胞千万惨流离。先驱抗战头颅掷,前事不忘后事师!九一八纪念日,历史教训不能忘,国耻家仇记心上,团结一致斗倭狼,同仇敌忾赴战场!胜利终在正义方。玩火自焚必。
68 记得有一个马姓同学,屡败屡战,在“老补”生中赫赫有名,因为他连续补习八年,人称“八年抗战”,终因考运不佳,功败垂成。
69 今天,向着伟大复兴昂首迈进的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尊重历史、捍卫和平的民族并肩而立,向着这伟大的胜利,敬礼!无限缅怀抗战先烈。
70 就这样,聂耳终于成功地把他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及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时代呼声全部凝聚在了这首杰出的战歌之中。
71 据了解,杨沧白逝世后蒋介石亲临主祭,题送了“哲人其萎”的挽幛,书写了“抗战方殷,吾党又弱一个;言行不朽,先生独有千秋”的挽联。
72 据说,范进第一次发毒誓,是在他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他那时立下毒誓,六个字:”就是考,考大学“,依靠这六个字的精神力量,范进为共和国教育史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完成了八年抗战的壮举。
73 开封师范念了一年半,抗战胜利,学校要迁回省城,他因家贫亲老,无法到远地完成学业,暂时辍学,到二姊夫任教的小学教书。
74 抗战爆发,郭沫若写了一篇文章,深以苦住北平的周作人为念,并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推崇话。
75 抗战爆发后,有多少仁人志士怀着亡国破家之仇,参加了八路军,和日寇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76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
77 抗战后期,国统区知识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战后建设问题的讨论。
78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决定大量裁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妥善安置所有人,地方军的大量高级将领被摘除兵权,成了编余人员。
79 抗战内迁大学的历史,既是世界教育史上一段异彩纷呈的华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座昂然屹立的丰碑。
80 抗战期间,国统区的老百姓本来就民不聊生,却还要受贪官污吏的盘剥。
81 抗战前,报纸上登载过“易培基故宫盗宝案”,如果属实,则是特大的监守自盗案。
82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粹主义音乐思潮也迅速走向衰落。
83 抗战胜利后,被欺凌的中国人一想到那段黑暗的日子后,就会不寒而栗。
84 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
85 抗战胜利后,伞兵代训太仓县城厢区民众自卫队受训纪念章。
86 抗战胜利后,通过杨虎,找了洪兰友,帮一贯道道首、汉奸张天然收回南京崇华堂逆产;介绍了一些人入道,从中骗取钱财。
87 抗战时,请君入瓮是我军常用的一种战略战术。
88 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89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抵抗侵略军,取得了抗战胜利。
90 抗战使夏衍有了新闻和文艺两面作战的实践和经验,他深深地懂得,新闻的宣教可以是匕首,是刀枪。
91 抗战晚期直到胜利,民生凋蔽,国步艰难之际,先生满身风雨受命回归湘西,重新协助梳理山河,抚慰伤痛,百姓生活得以喘息廻旋,费尽了先生移山心力。
92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
93 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
94 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我与它抗战,并借着帮助情况不及自己的人们,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去做他所恐惧的事,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有获得成功的纪录做后盾,他便能克服恐惧。
95 老而弥坚灵桥竣工翌年,抗战爆发,灵桥成了敌军轰炸的目标。
96 老战士齐聚一堂,共忆峥嵘岁月,并为到场参观的群众讲述抗战故事。
97 李将军在抗战中壮烈殉国。
98 历尽沧桑的老人仍然活跃在抗战的前线上。
99 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
100 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便禁不住热血沸腾,仿佛被带到了那抗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