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的钱商们在舆论的法庭上被宣告有罪,是为人类思想感情上所厌弃的。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51 贪包括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佚;愎包括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
52 贪得无厌的结果是,砸了碗倒了锅,落了个孤家寡人两头空。
53 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因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
54 许多人对名利总不知足,常常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55 有一个词语叫得陇望蜀,说的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很不幸,唐宋也是这类人。
56 中国近年来下决心尽可能多地收购拉美地区的农田,贪得无厌,如狼似虎,而印度企业似乎没这么“热情”。
57 认识了几十年,也巴结了半辈子,却始终没瞧不起闵老头,成天舞文弄墨,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私下里男娼女盗,昏庸无能,贪得无厌。
58 爱情完全是费洛蒙作祟,而喜新厌旧、贪得无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
59 凌普本是废太子胤礽的奶公,康熙派他做内务府总管,主要是为了让他更好的照顾胤礽,但凌普依仗太子胤礽的势力,贪得无厌,横行不法,这次康熙第一个就拿他开刀。
60 该剧的主人公是出身于军火商世家的安德谢夫,他是一个厚颜无耻、贪得无厌、坚信金钱万能的军火商。
61 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
62 缅派土司荒淫无耻,蛮莫土官贪得无厌。
63 朝中大小事务均有芈华一手办理,芈华若是有大德之人倒也可以,但此人虽有才华却贪得无厌、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64 电影中的主人公由于贪得无厌,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65 有些干部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66 这个人贪得无厌,你应少与他打交道。
67 人类请不要贪得无厌,否则最后的还是自己。
68 我不能失去所有的一切我是这世上最贪得无厌的年少之人。
69 硕鼠,贪官,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自撅坟墓。
70 贪得无厌的人,很可能毫无所得。
71 迈达斯是传说中弗律癸亚国的国王,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72 那家伙也是贪得无厌,将魂鼎藏着,欺下瞒上,没有告诉惊天。
73 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
74 人总是既贪得无厌,又傻里傻气的,有时为了需要,可以做出不近情理的事情。
75 当我如此贪得无厌,将风景一一攫入心扉,敢情我自己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晨景?舒婷。
76 庭审中,林怡君以宋太祖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箴言,讽刺阿扁的贪得无厌,要其要有公仆的良心。
77 虚荣是贪得无厌的第六感觉。托马斯·卡莱尔。
78 贪得无厌是人作恶的主要原因。
79 人类请不要贪得无厌,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80 婚姻之外的爱情好比没穿衣服的人,不能出门、不得见人,得不到基础需要之外的任何滋养,不管爱时怎么想,爱上之后,婚姻就会成为女人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贪得无厌,也不是爱情泛滥,。
81 在爱情路上,我们未必一开始便看穿伴侣会变坏,可是走下去,发现对方变得失去人性,贪得无厌时,我们应有醒觉的决心和果断解。
82 正是海阔凭鱼跃,九丘国国君哪里惹得起苗家先祖?委屈的跟孙子似的,任他想干嘛干嘛,所幸苗家先祖不是贪得无厌之人,只要了苗圃城,改名苗圃国。
83 在元杂剧《冤家债主》中,曾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词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以小吞大,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84 我们家是工薪阶层,之前买房父母就已经倾囊而出了,连装修款都是我爷爷奶奶给的,我不能再贪得无厌,找父母要钱买车了。
85 难道你们没见贪得无厌的五毒具全的腐败分子的可悲下场?
86 你一定贪得无厌。贪得无厌的人往往表现出悲伤的样子。你还想得到什么?”,“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三岛由纪夫。
87 :在那房的那边楼的那边有一群开发商,他们黑心又黑面,他们无耻又下贱,他们无法无天卖着那昂贵的大房子…,坑爹的开发商,,坑爹的开发商,他们贪得无厌,却又无人。
88 这太后使唆使天子卖官鬻爵,按职论价,自纳金钱,盈满堂室,简直贪得无厌,为祸犹在阉宦之上。
89 南非正面对着偷猎犀牛这股狂潮,其祸根在于犯罪集团正竭力满足东亚地区对犀角贪得无厌的需求。
90 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
91 从长安出发,往回走,经过竹山,听说这里的县老爷贪得无厌,县公子更是荒淫无道,就在昨天集市上就光天化日之下强强有夫之妇,搞得整个县的老百姓苦不聊生。
92 记住不要再养成收集杂物的习惯不要贪得无厌。享受屏弃杂物后的自由吧。
93 杰克逊一生都在取悦大众并努力工作:他试着满足他贪得无厌和满口脏话的父亲,他永不知足的歌迷,和他自己没有尽头的野心。
94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课题撰稿人江小涛、梁建国介绍,南宋秦桧身为宰辅,贪得无厌,开门受贿,吏部甄选的官员必先要给秦桧送足钱后才能正式上任。
95 、共生共荣的地步,某些协会为了谋求发展,往往借助舆论,先声叱之,然后待价而沽;或者,为了保护整个行业,先姑息之;或者,情况复杂,摄于压力,中道而废。
96 “五大臣出洋”正式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当时的舆论是如何看待这一轰动事件的呢?
97 《经济学人》的“舆论云”汇集了所有用户对《经济学家》文章的评论。
98 罢工期间,公众舆论产生分歧,在不同地区这种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政府比矿工更得到公众的支持。
99 白俄罗斯的一些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经监测到自核事故发生以来先天畸形案例的增加,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由于报道力度加强所导致的。
100 白鹤梁为宋末山城防御战的最后失守提供了历史的写字板,白鹤梁蒙文题刻为蒙古人改朝换代作了最早的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