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字数
搢笏词语解释
1.亦作"搢忽"。 2.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3.引申指朝见。搢笏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搢笏
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墨子·公孟》就有公孟子搢笏而见墨子的描写:“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
搢笏的单字意思解释

笏字的基本解释
● 笏
hù ㄏㄨˋ
◎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英文翻译
◎ 笏
scepter

搢字的基本解释
● 搢
jìn ㄐㄧㄣˋ
◎ 插:搢笏。搢箭。
◎ 摇动:“披甲带剑,挺铍搢铎。”
◎ 古人所佩的饰带。
◎ 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