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醮是什么意思,冠醮的解释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0-26 16:29
词语拼音
guān jiào
词语注音
ㄍㄨㄢ ㄐㄧㄠˋ
词语字数

冠醮词语解释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

冠醮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冠醮

ɡuàn jiào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 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 疏:“醮之所以异於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冠醮的单字意思解释

冠

冠字的基本解释


guān ㄍㄨㄢˉ
◎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英文翻译


coronal coronet crest hat precede put on a hat the best

醮

醮字的基本解释


jiào ㄐㄧㄠˋ
◎ 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再醮(再婚)。
◎ 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打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