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笔98
DTPY
五笔86
DTPY
UniCode
U+782D
仓颉
MRHIO
四角号码
12632
规范汉字编号
4169
笔画顺序
- 横
- 撇
- 竖
- 横折
- 横
- 撇
- 点
- 横撇/横钩
- 捺
砭字的基本解释
● 砭
biān ㄅㄧㄢˉ
◎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砭石。砭针。
◎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砭灸。针砭(喻指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详细解释
砭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砭 biān
〈名〉
(1) (形声。从石,乏声。本义:治病刺穴的石针)
(2) 同本义 [stone needle used in acupuncture]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3) 又如:砭割(用石针治病。比喻忍痛除恶)
(4) [地质]∶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nip]
(5) 〈方〉∶山坡 [hillside]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词性变化
◎ 砭 biān
〈动〉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pierce]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2)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3) 救治 [treat and cure]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4)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5) 刺 [stab]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砭骨
康熙字典
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午集下】【石字部】 砭;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829第11
【集韻】【韻會】【正韻】?悲廉切,貶平聲。【說文】以石刺病也。【廣韻】石針。【山海經】東山高氏之山,多針石。【史記·倉公傳】年二十,是謂易貿,法不當砭灸。 又【廣韻】方驗切,音窆。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