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成语解释
郑卫之音
【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郑卫之音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郑卫之音
一般认为“郑卫之音”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非官方的民间音乐,即与正统雅乐相对应的民间俗乐。而狭义主要是指春秋时期在各个诸侯国兴起的以郑国、卫国地区(今河南省新郑、滑县一带)代表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个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居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管叔、蔡叔和武庚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尊“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侑》)、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郑卫之音的单字意思解释
卫字的基本解释
● 卫
(衛)
wèi ㄨㄟˋ
◎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姓。
英文翻译
◎ 卫
defend guard protect
音字的基本解释
● 音
yīn ㄧㄣˉ
◎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yuè)。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
英文翻译
◎ 音
aspirate news sound tone
郑字的基本解释
● 郑
(鄭)
zhèng ㄓㄥˋ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之字的基本解释
● 之
zhī ㄓˉ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英文翻译
◎ 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