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词语解释
1.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阳羡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阳羡
阳羡(yánɡ xiàn)
一、县名。古称荆溪、荆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阳羡县,属会稽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阳羡县令尹灵常从征,历时七年,建立功勋。十二年(前195),被封为阳羡侯,改称阳羡侯国。汉文帝十二年(前168)仍改为阳羡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阳羡属吴郡。三国孙吴宝鼎元年(266),改属吴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为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置义兴郡,属常州,下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绥安等县,其中阳羡、国山、临津三县由原阳羡县分设。南朝宋泰始四年(468),义兴郡属南徐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义兴郡,改阳羡县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常州。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政区。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起属于无锡市。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二、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秦汉时称阳羡,故名。
阳羡红茶,又名宜兴红茶·产于江苏宜兴·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名为“阳羡”,阳羡制茶,渊源流长,久负盛名,唐代始做贡茶。西元1591年许次纾所写的《茶疏》 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
阳羡的单字意思解释

阳字的基本解释
● 阳
(陽)
yáng ㄧㄤˊ
◎ 明亮。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 温暖:阳春。
◎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 凸出的:阳文图章。
◎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 男性生殖器:阳痿。
◎ 古同“佯”,假装。
◎ 姓。
反义词
阴
英文翻译
◎ 阳
in relief male genitals open overt positive this world

羡字的基本解释
● 羡
xiàn ㄒㄧㄢˋ
◎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羡。羡慕。羡妒。艳羡。临渊羡鱼。
◎ 有余,余剩:余羡。“以羡补不足”。
◎ 姓。
英文翻译
◎ 羡
admire en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