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墨迹未干的帛纸,刘宏仔细看了一遍后,朝曹节道,算你有心,朕便饶你一命又何妨,日后做个布衣,好好调教家中子弟。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51 必须培养才得兼备、训练有素的师资,否则真会误人子弟。
52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53 不要把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事件看成是孤例,它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在一个时期里百弊丛生的折射。
54 出身门第高的贵族子弟占据了高位,那么出身贫寒的英才就要受到压制和排斥。
55 除了破落户子弟,很少有人愿意出售土地。
56 楚灭后他凭借昔日在吴中的威望,广纳贤士、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为日后项家举事、成就霸业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57 此外,宗族还重视延聘名师,资助族内贫寒子弟。
58 从呱呱落地起,我就注定成了农家的子弟。
59 从前在我们乡下,有哪家子弟考上大学,那必是家喻户晓的大新闻。
60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汀子弟满天山。
61 但霸王天要亡他,执意不回江东连累江东的子弟。
62 但是,如果抛开转弯的各个阶段,而去谈论两板重量的分配肯定是误人子弟的。
63 但是所谓的亲贵子弟们,在累代世家眼里不过都是些泥腿子,脚上的泥和身上的草根劲都还在身上,瞧不起是自然而然的。
64 但是一所被关学校的校长说道期待打工子弟学校符合这些标准是不现实得。
65 当凯特上台唱歌时,她讨厌那些纨绔子弟那样看着她。
66 当老百姓对他们致以崇高敬意时,他们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随时准备着为人民做贡献。
67 当年日本的贵族子弟都努力学习汉学,有一个中国来的高僧僧旻很受大家崇敬,日本贵族都拜他为师,入鹿也拜在僧旻门下。
68 当然,为了打消厂里工人、子弟的顾虑,厂里得承诺保留工人的厂籍,要不厂里的工人、子弟谁都不愿意去减震器厂工作。
69 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70 当然风月楼的入门费极高,普通精英子弟就算是省吃节用十年也进不去大门,更别提数种顶级享受。
71 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72 邓氏子弟,素承训诫,虽似保泰持盈,有所顾忌,但声势已是赫耀,宫廷内外,无不曲意趋承。
73 第四件为竹雕圆型笔筒,正面浅刻“爱春楼”三字,背面刻着“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74 第一,城里的公立学校每招收一个民工子弟就要收取几千块钱的赞助费,这远远超出了后者的财力。
75 而从旁边的巷子拐进去,甲第巷98号民宅,过去是粘氏子弟的私塾,名曰“皆山”。
76 而家族长老和一干陆氏子弟见陆云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沉稳处变不惊的形象,一个个面面相觑。
77 而龙业则是更不必说了,一心想要继承家主之位的龙业,对于龙家的子弟们施恩施惠,在龙家子弟不仅仅拥有极好的声望,同时,他的魂灵修为也让他的威望不凡。
78 而那个冒牌货也的确是个脸皮堪比城墙的家伙,面对各个家族子弟们那热切的奉承和溢美之言,他都神态自若的以谦逊的笑容回敬。
79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80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8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2 佛家子弟也要劝善惩恶,不能任谬种流传。
83 福尔摩斯问道,“像您这样的时髦青年,钱财充裕,坐着四轮轿式马车,住在伦敦西区的时髦地段,还是贵族家的子弟,绝不会遇上麻烦。”。
84 府院里面,不时传来一阵拳棒激荡之声,明眼人一听便知,现在正是荣府宗族子弟练武的时候。
85 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
86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7 富岁子弟多赖,正需要闻鸡起舞的精神来惕励他们。
88 干部子弟不要把自己的父母当成靠山。
89 高原子弟兵们凭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恢弘气势,行一路、修一程。
90 工农子弟兵愤怒于自己的土地被贪婪的官员鲸吞用于建设。
91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平武侯谋逆篡位,在荣家子弟眼中,居然变得如此冠冕堂皇。
92 故后生子弟为此官者,无不傲慢纵恣,触事懵然。
93 广场浩大,可足足容纳数万人,广场四周,有体格强健,散发着强大血气的中年长辈,他们正对身边的年轻后辈子弟,耳提面命,加油打气。
94 贵族子弟由私人教师来教授。
95 后来袁世凯以淮军子弟,传其衣钵,就变成清末民初时代的北洋军阀,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贻祸不浅。
96 会议并不是意味着一群纨绔子弟在宾馆的会议室中享用着上等午餐和赞助的咖啡,这你了解吧?
97 即便是寒门子弟,也谨记耕读传家,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98 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
99 建国之初的几十年间,各州采取不同方法扩大公共教育,至少扩大了白人子弟的受教育机会。
100 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谓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