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相关句子

序号 句子
51 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52 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53 对于那些深受政府鼓舞,热忱接受儒家价值观的人来说,塑像搬移的消息简直就是灾难。
54 对于重视儒家传统的朝鲜民族来说,裸露屁股挨板子,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的伤害,更是精神上的巨大羞辱。
55 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韩非从法家的立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
56 而从其精神蕴含上来分析,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顺应的是一种等级制安排的差序格局。
57 而且还仿照中国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取士,从乡塾到太学,都学习和使用汉文。
58 尔儒家名士,何来鲁莽灭裂之怪论?越地昔年掘出长大骨架,无人能识。
59 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60 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61 古往今来,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知凡几,但一般不能称为儒者或儒家。
62 关帝庙建筑是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带有明显的宗教礼制性色彩,符合儒家提倡的纲常伦理思想。
63 关于杜宇的故事,历史文献有记载,民间有流传,历代文学作品也有反映,其禅位于鳖灵的传说更是为儒家所称美。
64 汉代君主还采纳儒家德主刑辅之义,对法律有所改良,几乎每位君主在位期间都有大赦的记录。
65 好多年他周游列国,讲述儒家观点.
66 好多年他周游列国,讲述儒家观点。
67 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纯是儒家之造作。
68 回王爷,臣等授读都是先定下书籍,大都是儒家经典和历朝圣训,至于国计民生和外藩那得等皇上再大些才讲的,再说现在讲皇上可能领会不清啊。
69 晋味源秉承山西晋商儒家传统文化,倡导“忠义信智仁勇”,以儒家的“诚信”为经营理念;以“厚道待人、厚道经营”为企业的经营宗旨、诚信待客。
70 敬业乐群是先秦儒家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71 久读圣贤之书,这等儒者的襟怀、器识及宏愿早已浸润到凌云翰的血肉、骨骼乃至灵魂深处,令他时常沉湎于儒家理想之中,四处追寻,上下求索……
72 就历史的发展而言,清光绪年间,一贯道的十五代祖王觉一,是教义儒家化的奠基者。
73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74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75 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76 孔子与孟子之所以如此反感乡愿,是因为儒家强调的“为士之道”,张扬的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而不是委曲求全的“妾妇之道”。
77 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从人们认识到乐的作用,就开始注重乐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张的用乐治国安民之策,正体现了这一点。
78 李壮平是大儒,是我见过的中国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79 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本性中的两部分。科学是理性具体的表现,它的特征是验而后信,它的最后权威是实证。信仰有认知和规范两个层面,西方的宗教将之兼容在内,儒家的文化强调规范,将之独立出来,成为一般性的伦理道德。
80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81 两者的差异很明显,例如在水文地理学中,道家认为应该让水自然流动而儒家则认为该修建堤坝控制流水。
82 刘硕伟介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魏晋的兴亡递嬗,不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较量。
83 刘完素这里所言,似乎还不是说他乃医中亚圣,而是他特别推崇仲景之书,乃医家经典,医家虽无法与儒家至圣等量齐观,但亦可权称为亚圣。
84 墨子是实用主义者,老庄是浪漫主义者,儒家是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的典范。可是真要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委实不易。
85 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86 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87 南荒金牛族少年牛小余,身兼蛮汉血脉,习蛮族大力牛魔神拳,得儒家经典启蒙,继武侯地理传承。
88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汇集造句朱熹。
89 判官是当地的县太爷,通常引用儒家经典来裁判财产与家庭纠纷。
90 其中,儒家的法律思想作为儒家法文化的精髓,极大地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精神。
91 其中,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交融,成为古代东方文明之根,儒家文明不断是中国文明之源。
92 去家说张扬大爱,将儒家仁爱思想发挥到极致,但理论的崇高难敌实践的证伪。
93 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
94 然而,正是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为儒家思想束缚下步履蹒跚的中国法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使中国古代立法建制创造出世人注目的辉煌,中华法系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而跻身于世界大法系之列。
95 儒家把古代神话都当作荒诞不经的东西而置之不顾,是保守狭隘的。
96 儒家本来就缺少神化的传统,至圣先师孔子始终只有人格,不具备神格,阴阳五行一类的宇宙观是汉儒后来附益上去的,比较容易解构。
97 儒家的知识最终没有形成属于生命的,就是因为儒家还有“卖弄”的痕迹,老子批判儒家“骄气多欲,浮词淫志,”儒家的知识真是这样的。
98 儒家的忠君思想,可保百官对皇上忠心不二;儒家的仁爱思想,又可以让君王与百姓保持良好的关系。
99 儒家动辄口诛笔伐毒骂入骨,实在是一种阴暗心理,恶劣秉性。
100 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